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陈岳龙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4,19(3):375-382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  相似文献   
122.
张宏飞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7,71(2):142-149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央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地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区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长,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的为特征,但从晚古生长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长及其后形成花岗质  相似文献   
123.
黔西水城—紫云地区晚古生代裂陷槽盆充填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贵州西部古生代发育起来的北西向水城-紫云裂陷槽盆的充填序列和演化.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垂向序列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等,将该槽盆的充填过程划分为3个序列:深水盆地非补偿沉积到浅海陆棚沉积,是以张裂作用为主的构造作用的产物;槽盆→槽盆边缘→槽盆边缘斜坡(下斜坡)→台缘斜坡,为张裂兼走滑复合构造机制作用下的产物;台缘斜坡环境的海进序列到海退序列,受走滑作用影响明显.根据影响和控制盆地的构造、沉积和岩浆作用等多种因素,将该槽盆的发展演化分为4个阶段:隆起剥蚀阶段、地壳拉伸变薄阶段、断裂沉陷阶段和地幔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24.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t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t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25.
中国西南特提斯构造演化—幔柱构造控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二叠纪末期出现于昌都-思茅-印支中央陆块下的冷幔柱导致了两大洋向该陆块下俯冲消减,陆块两缘发育沟-弧-盆体系,构成冷幔柱的洋壳板片在200Ma时期堆积沉落,诱发板块后继俯冲,产生滞后型孤火山-岩浆岩。发育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德干热幔柱在株罗纪导致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相继打开,在白垩纪末期(66Ma)形成德干玄武岩省。发育于劳亚大陆南缘的峨眉热幔柱在二叠纪,导致峨眉火成岩省的形成,在早中三叠世使甘孜-理塘断裂带扩张成洋。冷幔柱的持续发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洋和甘孜-理塘向昌都-思茅陆块方向的俯冲消减,以及来自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陆块分别向昌都-思茅陆块南北两侧拚贴和碰撞。  相似文献   
126.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_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_2O、K_2O+Na_2O、K_2O/Na_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 ∑REE及Rb/Th、Rb/Nb、∑LREE/∑HREE、(La/Yb)_N 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 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由北向南δ~18O、εs_r(t)系统增高,而ε_(Nd)(t)逐渐降低。这些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环太平洋带位于俯冲带上盘向陆一侧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岩浆中出现的成分极性规律相一致.分析认为,大陆壳物质以不同比例的加入是影响俯冲带岛弧花岗质岩浆成分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向陆一侧岩浆中陆壳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而幔源物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7.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斑岩基本上完全由太华群的斜长角闪岩提供物质,豫西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岩基其物质来源更为复杂,可能有宽坪群为其提供物质。  相似文献   
128.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从龙门山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中,划分出河口湾、三角洲、滨岸和陆棚四个沉积体系和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平面上,四个沉积体系组成了扬子板块西侧的古大陆边缘由过渡相区和滨岸相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垂向上,两相区中的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也由不同的沉积体系组成,旋回层序的演化虽然受构造差异沉降影响,但仍以Ⅲ级海平面升降变化为主要控制因素,并具同步演化规律,可分别代表古大陆边缘活动型和相对稳定型的两种Ⅲ级T—R旋回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129.
沉积过程的三维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拟沉积、剥蚀和搬运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开发了模拟软件SSSP(simulating system of sedimentary processes)。该软件能够进行主要沉积环境的大规模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模拟,并可控制各种参数实时显示模拟结果,包括剖面图、沉积相图、等值线图、网格图和速度矢量图等。在已知沉积环境参数的情况下,利用SSSP再现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沉积构型和沉积相分布,并给出了三角洲、河道和水下台阶沉积环境模拟实例。  相似文献   
130.
生态环境变化夺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玉仁  李子华 《气象科学》2000,20(2):129-135
西双版纳地区是的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但70年代末以来,雾日明显减少,德层明显减弱。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本文利用景洪(生态环境变化较大)和勐养9生态环境变化不大)的宏、微观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雾的宏、微观结构和物理过程,并结合气候资料,讨论了生态环境变化对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