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研究应变积累速度(亦即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籍以探讨从地壳应变场中寻找近期强震危险区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特别是地震复发期折差异,丁国瑜指出,各地震区大震复发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由大震孕育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所决定的构造活动速度的差异。从近几年地震实况的初步检验看,应用大地测量中垂直形变梯度判定强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2.
科尔沁沙地优势固沙灌木叶片凋落物分解的主场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科尔沁沙质草地中灌木植物种增加,导致沙质草地逐渐向灌木地转变。选取该地区优势固沙灌木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叶(Caragana microphylla)凋落物及其混合凋落物开展交互移置培养试验,分析了培养过程中CO2释放和干物质损失量以及混合凋落物CO2释放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辨析主场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驱动机制,以期为将主场效应纳入到凋落物分解模型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高质量的小叶锦鸡儿叶凋落物相比,质量较低的差不嘎蒿叶凋落物分解具有更强的主场效应;其次,引起叶凋落物分解的主场效应归因于土壤微生物的特化作用,而不是土壤动物的搬运或贮藏行为。此外,混合凋落物主场效应与其分解生境中长期输入的凋落物的质量相似性紧密相关,质量相似性越大,主场效应越强,这也是本研究中混合凋落物分解在差不嘎蒿灌丛土壤下具有较强主场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3.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古银叶树群落健康快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邻海陆地、远海陆地和盐生沼泽生境的古银叶树群落健康进行评价,利用冠层高度、林窗特征、光合有效辐射截面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氮素反射指数(NRI)、黄色波段指数(YI)以及森林健康指数(FHI)等遥感指标指征古银叶树群落的健康状况。空-地结合的调查结果表明:1)盐生沼泽生境的古树由于树龄高,其树洞大且数量多,生境内生物多样性最低,邻海陆地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最高。2)盐生沼泽生境的冠层高度最低;林窗面积最大,数量最少,形状复杂度最低;光合有效辐射截面比最小。以上指标在邻海陆地和远海陆地间差异不明显。NDVI、NRI、YI以及FHI的数值均表现出盐生沼泽小于远海陆地和邻海陆地的趋势,而在远海陆地和邻海陆地间的差异较小。3)无人机遥感的评价结果与地面调查结果契合度较高,客观地反映了不同生境古银叶树的健康状态。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评价体系在针对具体植物群落修改完善后,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和定量化的古树群落健康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4.
为提高致灾性暴雨短时临近预报的分析能力,收集了2021年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资料,对金华北山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中,出现逆风区次数的比例为78.9%,且以第一类逆风区为主;0.5°仰角出现逆风区次数最多;出现逆风区的致灾性暴雨过程强度和范围多数超过了没有出现逆风区的过程;致灾性暴雨大多数逆风区范围大且较为深厚,持续时间较长,但从哪个仰角即高度开始发展,与致灾性暴雨的强度和范围没有明显关系;86.7%的逆风区先于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平均提前39 min; 66.7%的逆风区结束时间先于主要降水时段;西风或西南风引导的系统产生致灾性暴雨出现逆风区的比例大,而东风或者东北风引导的系统出现逆风区的比例小。  相似文献   
155.
对2012—2013年从河北、福建和广东3个对虾养殖场采集的12份发生疑似早期死亡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EMS/AHPNS)的样品,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套式RT-PCR检测方法以及快速灵敏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检测。三地来源的养殖对虾样品症状均表现为肝胰腺颜色变淡,部分出现萎缩,空肠空胃,腹节肌肉略微白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患病对虾肝胰腺血细胞浸润,肝胰腺盲管上皮细胞脱落,继发性细菌感染,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内存在核固缩、破裂和细胞质包涵体。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手册的套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目的产物的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6.7%,该方法对这些样品的灵敏度可能很低。目的产物测序后经NCBI Blast,与已报道的YHV相似性为76.5%—89%;系统发育树显示这3个来源的样品位于同一个分支,与已知的YHV/鳃联病毒(gill-associated virus,GAV)株均不相同,其亲缘关系与YHV较近,而与GAV较远。用新研发的YHV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YHV强阳性。以上表明患AHPNS的养殖对虾中存在一种YHV的新株型的感染,这也是我国首次检测到YH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6.
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土壤氮矿化/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半流动和流动沙丘)土壤氮素矿化/硝化速率的月际动态及净矿化/硝化量。结果表明:①沙地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各类生境土壤NH+4-N平均含量比NO-3-N低58.2%~79.7%;②土壤氮素矿化/硝化速率随植被与土壤条件的恶化呈现递减的趋势,从丘间低地到流动沙丘,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1.0、43.4、29.1、5.3 mg·m-2·d-1和2.7 mg·m-2·d-1,净硝化速率分别为61.8、46.2、30.1、6.2 mg·m-2·d-1和3.4 mg·m-2·d-1;③从丘间低地到固定、半固定、半流动和流动沙丘,矿化氮总量分别减少28.8%、52.3%、91.4%和95.5%,硝化总量分别减少25.3%、51.3%、90.0%和94.5%;④不同类型生境土壤净硝化氮占净矿化氮的比例都为100%,表明沙地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易于淋溶或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57.
 以科尔沁沙地3种主要的藜科植物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以及种群密度,研究植物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对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种群密度及三者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养分和水分对这3种植物的SLA和LDMC的影响均为显著,其中养分为最大的变异源。3种藜科植物的SLA和LDMC对密度处理响应均为不显著。交互作用对3种藜科植物SLA和LDMC的影响则要弱于单因素(密度、水分)处理;养分的增加导致沙蓬、大果虫实的SLA增大,LDMC减小;水分对SLA、LDMC的影响和养分相似;尖头叶藜的响应方式与沙蓬、大果虫实相异,随养分的增加其SLA有减小的趋势,LDMC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土壤养分、水分的改变对尖头叶藜SLA和LDMC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58.
结果表明:(1)在科尔沁沙地,五种主要类型农田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是粘壤土水浇地(ICL,12.4%) > 沙壤土水浇地(ISL,9.5%) > 粘壤土旱坡地(CLDSL,8.87%) > 粘壤土旱平地(CLDL,6.55%) > 沙壤土旱平地(SLDL,5.70%),地温是SLDL(22.04℃) > CLDL(21.73℃) > CLDSL(21.40℃) > ISL(21.08℃) > ICL(21.05℃),土壤养分综合指数高低的顺序是ICL(90.8) > ISL(83.8) > CLDL(75.8) > CLDSL(55.0) > SLDL(36.8);(2)五种类型农田玉米植株高(cm)和生物量(kg·m-2)都是ISL(270,2.96) > ICL(245,2.70) > CLDSL(225,2.12) > CLDL(220,1.86) > SLDL(181,1.32);(3)玉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速效N、P、K的相关系数为0.860,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系数为0.837,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53,而与地温的相关系数为-0.976。  相似文献   
159.
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的生物过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24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覆盖下4种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土壤与植被特征、变化规律、动因和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导致了土壤环境和植被的明显退化。其中严重沙漠化农田和非沙漠化农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66.2%、69.0%、74.8%,地温由21.5 ℃上升到22.4 ℃,其中干旱期严重沙漠化农田土壤含水量仅为23%,已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土壤环境恶化首先威胁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使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数量分别下降95.0%和75.9%,酶活力下降39.5%~ 90.6%。同时植物多样性、种的饱和度和初级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如严重沙漠化草地和非沙漠化草地相比,3项指标分别下降85.5%~883%,87.5%~ 950%和80.6%~ 967%,植被开始发生逆向演替,群落优势种不断更替,最终形成耐牧耐风沙的沙生植物群聚。旱作农田虽采取了施肥、中耕等管理措施,但光合转化效率和初级生产力还是下降了567%和574%。这一过程因其动因不同可分为植被退化(如放牧)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和裸露地表风沙流活动直接导致的土地沙漠化(如农田风蚀和流沙迁移),前者是植被先行退化进而影响到土壤环境,其过程较为缓慢,后者是土壤环境首先恶化进而导致植。  相似文献   
160.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晋西北河曲县,建立了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预测了不同乡镇2010年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和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结果表明,2010年,各乡镇的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总体上有较高的水平,但具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类型与生态经济区相关性较小,特别是在中部丘陵区和东南部高山区。两个区各有优劣势,若能采取合理措施,均可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