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石炭纪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西天山伊犁陆块周缘,其岩性复杂,并大多与陆源碎屑岩伴生或互层。其中伊宁阿希、尼勒克和那拉提3个剖面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岩、粗玄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这些火山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等,因而这些岩石的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与之共生的早、中石炭世浅海—滨海相沉积地层以及伊犁陆块北缘巴音沟—莫托沙拉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存在,表明伊犁陆块北缘在石炭纪时其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晚泥盆世—中石炭世早期北天山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2.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43,自引:72,他引:143  
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冈底斯带可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划分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冈底斯带的地质面貌。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火山岩浆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冈底斯带不是简单的地块、陆块或地体,而很可能是以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为主轴,经历石炭-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六次造弧增生作用和相关的弧-陆、陆-陆碰撞作用并最终定型于新生代晚期的复合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雅鲁藏布洋向北的双向俯冲的制约。强调以增生弧为背景的火山岩浆弧(如昂龙岗日火山岩浆弧、东恰错弧、桑日火山弧)可能是冈底斯地区寻找斑岩铜矿的最佳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53.
初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y.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异常,(87Sr/86Sr)i值较高,为0.72199~0.75513;εNd(t)值较低,为-16.0~-9.6;δ18O值较高,为 8.9‰~ 18.79‰;结合La/Sm-La图解,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的卷入,为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来源于上地壳.QAP图解、R1-R2图解、Rb-(Y Nb)图解等均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西藏过铝花岗岩发生在2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岩浆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喜马拉雅过铝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而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更可能是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的岩石学响应.  相似文献   
254.
文中主要结合南宁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示范区项目实际,对该系统在南宁地区的时间可用性、RTK定位精度(包括加密站间之后效果)、空间可用性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南宁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满足全天候95%覆盖南宁市厘米级RTK定位精度要求,GPS+BDS组合较单GPS、单BDS在隐蔽环境下的RTK定位时间可用性得到明显提高,参考站点的加密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时间可用性。   相似文献   
255.
杨斌  赵磊  陈正乐  莫火华  鲁捷  谭友 《中国地质》2021,48(2):495-506
江西省兴国县见龙铜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东端与武夷山隆起带西侧之雩山坳陷带交汇部位,是赣南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钨)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佛子山岩体与震旦系浅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内,包括石英脉型矿化和云英岩型矿化。前人对本矿床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别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对见龙铜钨矿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辉钼矿进行精确定年。获得花岗岩单颗粒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4.2±1.7)Ma,云英岩型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加权平均年龄为(155.9±1.2)Ma。研究表明成岩与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厘定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见龙铜钨矿与区内已知的画眉坳、张家地和岩前等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相近。结合前人资料,进一步证实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170~150 Ma。矿石中辉钼矿的铼含量为6.484×10~(-6)~21.346×10~(-6),结合硫同位素分析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  相似文献   
256.
本报讯 七台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高度重视职二队伍建设,今年9月,组织20名职工步入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学习。单独成立一个班级、单独设置课程、单独配置教授老师。  相似文献   
257.
干湿交替及凋落物对若尔盖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湿交替对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重要影响。以若尔盖泥炭土为研究对象,设置湿处理(100%田间持水量)、干处理(60%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处理3种土壤水分条件,研究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3种处理以及凋落物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干处理,干湿交替处理增加了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而在持续的水分饱和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凋落物添加对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激发效应,导致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湿处理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更为迅速,增加率最大,最高可达到350.5%;干湿交替处理次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率最高可达156%;干处理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强度最小,只有18%~57%。土壤水分、凋落物添加和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都对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8.
王乃樑(1916~1995),北京大学教授,我国杰出的地貌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1986年任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执委会委员。王乃樑先生祖籍福建闽侯,早年随父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  相似文献   
259.
使用HR-ICPMS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坪(SZP)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物源变化。结果表明,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显著,元素Ti、Cr、Co、V、Ni等在80~230 cm逐渐升高出现峰值,230~310 cm逐渐降低至谷值。Pb、Zr、Mn等分布趋势与其相反。其中,Ti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 405.8μg/g;最低的是Mo,平均值为0.9μg/g。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Ti>Mn>Ba>Zr>Rb>Zn>Li>Cr>V>Pb>Sr>Cu>Y>Ni>Th>Cs>Co>Sc>Sn>Hf>U>Be>Mo。SZP剖面记录了一个近1 300年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风尘堆积—石渚湖形成—河漫滩沉积—石渚湖再次形成—石渚坪。物质来源也发生相应变化:310 cm以下来源为末次冰期风尘堆积;310~230 cm(年代为1 288~1 094 a B.P.)地层中含大量瓷片,物源主要是铜官窑瓷器煅烧过程中金属矿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