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穿过华南陆块的6条P波地震层析剖面出发,综合引用海量出版物中部分成果,对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作了初步探讨。以川湘黔裂陷槽和钦杭断裂为界,可以将华南岩石圈分成三大部分。在钦杭断裂东南为华夏岩石圈。它是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一部分,它与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其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岩石圈地幔都受到软流圈物质上升而被改造。部分地区幔源物质侵入地壳,形成丰富的矿藏。川湘黔裂陷槽以西的地区为上扬子岩石圈。它在地表是一个热块体,但在深部有延伸超过200 km的高速基底。上扬子岩石圈受到其西攀西地幔柱的改造,在壳幔过渡带产生峨眉山岩浆房,在古生代末曾引发玄武岩的大面积喷发,至今仍在滇西留有岩浆房,并产生丰富的热泉。在川湘黔裂陷槽与钦杭断裂之间的是中扬子岩石圈。中扬子在地表是一个冷块体,在湘中实测热流值低到小于20 mW m-2,根据热流值计算得到的岩石圈厚度达到300 km。具有低速、低电阻率特征。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得到的结果也与地热流计算得到的相似。  相似文献   
53.
为了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探索青藏高原水文水循环过程,采用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气象资料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区域2011年6~12月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北麓河降水同位素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北麓河降水和河水的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麓河降水同位素在整个观测期内总体受温度控制,但存在季节变化,其中6~9月降水同位素受到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的共同控制,9月以后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河水同位素与降水同位素相似的变化特征,体现了降水补给特征,另外降水量也能够影响河水同位素变化:降水量小则降水对其影响较小,反之则大。与北麓河降水线相比,河水δ18O~δD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偏大,揭示该区域河水除了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还受到区域水体内循环和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袁晓铭  孟凡超  孟上九  孙锐 《岩土力学》2007,28(Z1):687-692
地震中饱和砂土地基液化会引起结构物倾斜并导致其功能丧失,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振动台简单模型试验,寻找输入波-基底竖向动应力-基底孔压-结构震陷之间的关系,提出发展液化土层上建筑物倾斜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考虑的要点和应满足的条件。结果表明:(1)分析方法中孔压增长模型应适于不规则波计算,能准确地计算出孔压增长过程,准确地计算出峰值一样但不同波形下孔压增长的差别;(2)孔压增长模型应能反映土的各向异性特性对孔压增长的影响,能合理地计算出拉、压不同应力作用下孔压增长的差异;(3)孔压增长模型应能反映非均等固结条件对孔压增长过程的影响,能合理地计算出结构底部不同固结比土体中孔压增长过程;(4)分析方法中土体变形的计算应能跟踪液化过程中的变形发展,且具备大变形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55.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启元  陈九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356-365,T001
1997年1月21日至4月16日(北京时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了7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该强震群形成的构造背景,我们在伽师强震群区及其邻域大约11000km^2的范围内布设了由30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支地震台阵,台站的间距约5-10km,利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叠加偏移分析及其非线性反演技术,研究了台阵阵下方0-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Mo  相似文献   
56.
57.
盛夏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汉光  吕灿九 《气象》1992,18(5):3-8
本文对盛夏7月份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脊线位置具有明显的低频变化,主要振荡周期为13年左右。它的变化在东亚具有明显的遥相关结构,其影响因子主要是东亚是否存在阻塞高压,黑潮区海温是否异常,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强弱以及南印度副高的强弱变化。其中,东亚是否有阻塞高压存在和黑潮区海温是否异常变化,对盛夏7月份副高脊线位置的异常偏南或偏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通过简化原始运动方程,得到南海北部季风逆风流诊断方程,对季风逆风流诊断方程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后,导出南海北部产生季风产风流和必要条件和诊断判据;指出南海北部季风逆风流由风生直接逆风流与风生间接逆风流叠加而成,风生间接逆风流由风生间接正压地转逆风流与风生间斜压地转逆风流组成,还导出风致巴士海峡以东的黑潮水影响季风逆风流的判据,在合适的风向及适当的摩擦系数情况下,黑潮水可成为间接逆风流的热源,并首次提  相似文献   
59.
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海洋热能转换课题从历史背景、几种设计思想、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做简略概述,以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60.
战博  段玉凤  曾鹏九 《探矿工程》2010,37(1):49-52,56
在振动切刀下部安装有定喷的喷嘴,振动切槽之前,超前进行定喷,将振动切槽与定喷两种工艺综合成一种工艺,构成一种新的薄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振动切喷技术。介绍了该新技术在重庆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此工艺提高了防渗墙的施工效率与成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