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库车冲断带新构造遥感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范湘涛  郭华东 《地质论评》2000,46(5):499-506
库车坳陷区在新生代产生一系列向盆地逆冲的冲断构造,这些构造在遥感图象上表现明显。通过对区内4景TM数据数字镶嵌,编制了研究区岩性地层解译樗表并以此对全区进行了解译。根据遥感影象特征分析了该区的褶皱断裂构造分布,确定了库车县北部、喀拉玉尔滚区、库独公路段的各个新生代晚期背斜构客相关断层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应的次级剪切面构造。从第四纪沉积物、冲积物以及沟系的影象中撮相关构造信息,分析浅覆盖物下地质体界面  相似文献   
22.
基于小波变换和局部相关系数改进IHS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得到分辨率高、光谱畸变小的融合图像,该文根据图像处理理论和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 特性,采用Quickbird数据,对多光谱波段经IHS变换的I分量和全波段图像分别进 行小波分解,用全波段图像经小波分解得到的高频系数替换I分量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 替换时根据图像的地物光谱特性引入局部相关系数进行有选择的高频替换.经过IHS反变换得到空间分辨率高且没有光谱畸变的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23.
基于纹理与成像知识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水体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精确地提取水体,首先对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农村民房的成像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通过图像纹理检测方法和基于知识的建筑物阴影表达去除了建筑物阴影,最后精确地提取出SAR图像中的水体,说明对高分辨率SAR图像进行信息检测时,传统方法和基于成像机理的知识表达方法能够精确地实现水体目标检测,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水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4.
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李震  阎福礼  范湘涛 《遥感学报》2005,9(3):308-313
稀疏的植被覆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因此长期定量的植被分布和变化观测能够分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在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要的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森林减少、土地侵蚀、盐碱化和沙漠扩张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NOAA/AVHRR建立近2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序列,利用差分法、斜率变化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分析植被变化。3种方法显示出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部分地区植被状况恶化,局部地区有所好转。通过分析植被变化与温度、降水变化的关系,发现NDVI与降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表明降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变化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5.
汶川、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地震灾害监测与灾情评估的重 要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对地观测技术在上述地震灾害评估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 测技术,建立堰塞湖、道路损毁、崩塌/滑坡/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方法和模型,系统监测汶川地震次生地质 灾害的空间分布、损毁范围、风险程度;二是利用宽幅和干涉两种模式SAR数据,分析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 布特征,获得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大小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 要潜力;三是建立了地震灾害三维模拟评估系统,提高了对地震灾害三维模拟的精确性,为地震灾情的精确三维评估提供 了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26.
严珍珍  张怀  范湘涛  杜小平  石耀霖 《地震》2013,33(4):105-114
在活动构造区,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响应, 地貌形态和水系形态能够很好地记录构造活动信息。 基于地貌演化理论, 考虑断层的左旋错动作用及降雨等因素,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定量研究河流形态在断层水平错动及流水侵蚀内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演变过程。 初步的计算结果显示了河流形态与断层走滑运动的耦合效应。 断层发生水平左旋滑动促使该处河道两侧的陡坎发生相对错动, 形成弯转水系, 伴随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 河道上下游连续被拓宽, 河道下游右侧堆积了较厚的沉积物, 而河道上游左侧由于受到较强流水侵蚀作用很难堆积沉积物。 分别对河道上游和河道下游的横剖面形态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由于断层水平错动效应, 使得河道下游两侧呈现不对称特征, 而河道上游依然保持着明显对称性。 同时, 河道剖面形态对断层水平错动作用有积极的响应, 由于断层持续左旋走滑运动, 断层处剖面的高程突然增加, 坡度也随之突然变陡。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考察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 证明了理论和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
柯坪地区构造弱信息提取及左行走滑断层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柯坪地区TM数据、航天飞机SIR-A数据以及高光谱数据的综合处理和野外调 查研究,充分利用雷达图象对地面结构信息的表现能力,采用多种数据源复合的方法,增强 低序次构造信息和浅覆盖物下的地质体界面信息,从图象上提取有用的构造弱信息。这些信 息显示的一系列证据确定了该区强烈左行走滑活动特征,从而揭示本区地质体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的变形格局和运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程晓  范湘涛  王长林  邵芸 《极地研究》2005,17(2):99-106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是由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南极内陆冰盖陨石富集地。本文采用该地区1996年三个时相的JERS-1合成孔径雷达(SAR)原始数据,进行了成像和干涉处理;分析了该地区的雷达图像特征,干涉条纹图与冰面地形、干涉基线(时相、空间)和冰川流动的关系,干涉相干性与基线和冰面变化的关系;定性地揭示了格罗夫山地区冰流的模式,发现了存在于角峰群内部的冰流。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干涉去相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9.
奥运主场馆区工程环境高分辨率遥感监测与虚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航天、航空遥感数据,对北京奥运主场馆区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交通、场馆、绿地等焦点问题的改善和变化指标进行了立体的连续观测,并以季报、年报形式予以发布,开发了奥运主场馆区工程环境监测虚拟仿真示范系统、具有自主版权的基于Internet的虚拟奥运场景发布与浏览系统.这些立体、连续、累积的观测数据与标准化系列产品直接提供给了奥运组委会和北京市相关部门,切实服务于奥运规划建设,为落实"绿色奥运"提供了科学数据与信息;完成的航空遥感影像图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工程规划部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采用,用于奥林匹克公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0.
邵芸  廖静娟  范湘涛  刘浩 《遥感学报》2002,6(6):440-450
利用已有的微波后向散射模型模拟计算了水稻的雷达后向散射特性,分析了一个生长周期内水稻冠层与微波电磁波的相互作用。重点分析植物物理参数对其后向散射特征的影响及其随极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这些特征在整个水稻生长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输入后向散射模型的数据包括通过田间测量获取的水稻物理参数。在地面测量的同时或准同时获取了中国广东肇庆试验区的多时相雷达卫星(RADARSAT)遥感图像。雷达卫星观测结果和后向散射模型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的后向散射特征随其物理参数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极化状态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这从理论上预示了多时相多极化雷达遥感技术进行水稻长势监测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