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6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篇 |
大气科学 | 207篇 |
地球物理 | 177篇 |
地质学 | 386篇 |
海洋学 | 142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主要介绍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编制《黑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地图集》的编制原则、内容结构、数学基础、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等设计思想,并结合目前最新的制图技术理念及印刷装帧技术对该图集的制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中期天气过程预报提出的推理统计模型,它结合专家系统思路和数理统计方法,采用逻辑关系形成产生式规则,客观地提供了专家系统所需的知识,从而克服了专家知识难于反查检验和定量计算等缺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预报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受青藏高原暖湿化气候的影响,高原中部的可可西里多年冻土呈现快速的退化状态,并由此诱发大量的热喀斯特地貌发育。热融滑塌作为多年冻土区最为典型的热喀斯特地貌,其快速发育是多年冻土响应气候及环境变化的指示器。考察发现热融滑塌的快速发育对区域环境及重大基础设施均具有显著的灾害效应,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对这一区域热融滑塌的分布特征缺乏细致的研究。本研究基于高分系列卫星产品影像资料解译,并结合2021年野外调查验证,开展了可可西里地区热融滑塌分布特征及灾害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共发育热融滑塌1734个,总面积约30.82 km2,主要分布在海拔4700~4800 m的丘陵山区缓坡地带,其中4°~6°的坡面热融滑塌分布最多,约占总数量的32%,总面积的38%。由于坡向对地表热量分布及地下冰赋存条件的影响,对热融滑塌分布影响较大,北坡(N)及东北坡(NE)分布较多,约占59%。广泛发育的热融滑塌不仅对寒区生态环境、水环境、气候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也对重大基础设施及藏区居民生命财产具有灾害效应。本研究对可可西里地区未来工程规划及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大型金川岩浆熔离镍铜矿床深部首次发现辉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我们课题组在岩浆熔离型金川矿床的深部发现了辉锑矿。辉锑矿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 ,虽然说岩浆矿床期后或后期也可能有一些热液型矿物出现 ,但在金川岩浆型镍铜硫化物矿床中 ,像辉锑矿这种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还不多见 ,本次尚属首次报道。它的发现 ,突破了原有的金川矿床是单一的岩浆矿床的传统认识 ,不仅有助于指导在深部寻找热液型富矿体 ,而且有利于完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进一步揭示富矿体的形成机制 ,因此 ,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1)辉锑矿产出的部位及地质背景 :①辉锑矿产出的部位。辉锑矿是在龙首矿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年2月—2015年9月中尺度模式(INCA、WRF)、全球模式(ECMWF、JMA)预报数据,结合巢湖湖泊周边区域站降水实况数据,应用加权平均法建立方程,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实验,得到不同时效最佳集成预报方程,并对各时效的方程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在最佳集成方程中,ECMWF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权重最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量等级增大,集成预报和各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逐渐增大,评分逐渐降低。集成预报比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明显降低,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端元建模分析能够从复杂的多峰分布特征的沉积物中提取出具有不同沉积动力过程的端元,但是,由于沉积物的粒度分布还受到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方法的有效性及获得的端元组分的地质意义有待其他环境代用指标的进一步检验。以位于“吉兰泰—河套”盆地西部磴口次级隆起区的DK-12钻孔晚第四纪沉积物为例,采用BEMMA算法对该钻孔沉积物的粒度资料进行了端元建模分析,并以黏土矿物组合和前人的孢粉组合数据作为检验指标,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对获得的4个端元进行了综合检验分析,认为获得的沉积物粒度端元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其中EM 1为远源粉尘、EM 2为近源的风成沙、EM 3和EM 4为河流冲积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铜陵新桥硫铁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微尺度观察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桥硫铁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代表性的层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主要由层状、似层状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体.黄铁矿是层状矿体中主要硫化物矿物,以胶状、细粒.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产出,后期热动力作用使得胶状黄铁矿重结晶为细粒.粗粒黄铁矿,甚至相变为磁黄铁矿.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新桥硫铁矿床中的胶状黄铁矿物相、形貌、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胶状黄铁矿基本由黄铁矿组成,表现为纳米.亚微米粒状、花瓣状和似生物状形态.粒状黄铁矿以自形一半自形立方体为主,球形、短柱状等他形为辅,粒径大约10~500nm;扫描电镜对胶状黄铁矿大量观察发现,自形.半自形黄铁矿颗粒粒径大于它形黄铁矿颗粒,显示黄铁矿从小颗粒、不规则形态向大颗粒、自形晶演化趋势.花瓣黄铁矿主要由纳米粒级自形一半自形粒状黄铁矿组成,花瓣直径介于5-10μm,类似于生物成因的草莓黄铁矿.这些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显示胶状黄铁矿为微生物参与的矿化产物;新桥硫铁矿中胶状黄铁矿形貌和微结构差异是其就位空间和演化过程差异所致.该研究为新桥矿床乃至铜陵矿集区胶状黄铁矿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微尺度的矿物学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