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林启栋  蔡一清 《地理教学》2011,(10):50-51,5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GIS技术在地理教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Global Mapper、Surfer二种常见的GIs软件也为大多数地理教师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以江西省等高线地形图为例,就如何利用上述软件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42.
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隔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中的隔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是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隔夹层剖面对比模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关键环节。将准噶尔盆地东缘滴南凸起八道湾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及垂向分布特征确定隔夹层与测井曲线对应关系,借助野外露头的实测数据建立八道湾组一段储层隔夹层的定量地质库,以随机模拟的方法预测研究区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总结出一套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和随机建模具一定实用性的砂砾岩储层隔夹层综合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43.
岩体变形模量是研究岩体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它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岩体变形模量的方法。以西藏某水电站为例,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48组包括密度、吸水率、纵波波速、单轴抗压强度、岩块变形模量以及泊松比等因素的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法对6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得3个公共因子,该3个公共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法可降维输入数据,消除BP神经网络中由于输入数据太多而影响数据处理速度的缺陷; 把因子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进行岩体变形模量的预测,可使预测精度提高; 该研究思路不仅对岩体变形参数的预测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而且对类似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雏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圈的流变习性,可以将中国岩石圈分成3层,即:弹性上地壳、塑性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它们的构造各不相同,并且各层间呈现复杂的关系.在新疆地区,上地壳推覆叠置形成以三山四盆为特点的盆山构造,驮伏在一系列东西走向的条带状背型构造与向型构造的下地壳之上.在强烈隆升中的西藏地区,它的周边是差异隆升,但它的腹部地区的弹性上地壳完整未遭破坏.这是因为它的腹部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发生局部熔融,上地壳被局部熔融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顶托,以液压的方式整体抬升.华北地区,则是软流圈上升破坏了岩石圈地幔,形成新生地幔与残留地幔并存的蘑菇云岩石圈地幔构造.并由于软流圈的上升,使地壳拉张减薄形成裂谷盆地.中国大陆下除了东北吉辽地区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外,东部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现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证据.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发生的岩石圈巨变不是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的俯冲而造成的,而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结果.因此,中国大陆当今的构造动力,是西部由印度板块俯冲推挤和东部东亚-西太平洋软流圈上升构成的二元系统.这两个动力系统的分界是南北地震带.在南北地震带以西整体处在压缩环境中:南北地震带以东,则处在拉张环境中.正是由于应力场由压缩转变成拉张产生的剪应力造成了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所以成为地震活动地区是因为它的岩石圈地幔已被强烈的改造成为蘑菇云构造.热流上升,弹性层急剧减薄,弹性极限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45.
区域地质背景川西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近南端.钨(锡)成矿带分布在石渠-雅江褶断带内. 区域地层主要是三迭系的巨厚碎屑岩.在断裂带附近有二迭系地层出露.经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一套板岩、千枚岩以及各类片岩、角岩、变粒岩、夕卡岩、大理岩等浅-中变质岩系.往往在岩体周围形成晕圈状接触变质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分布零星. 区域构造线方向,由北西到南东,先由北西向逐渐转为北北西向,最后为近南北方向,呈反“S”形(图1).区内扭动构造型式发育,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其性质多具压性及  相似文献   
146.
根据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可将本区金矿分为产于绿岩带的中金矿及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两类,但不论哪类金矿,其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绿岩带,燕山早期重熔花岗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部分矿质,介质,赋矿构造主要为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所产生的SN向,NE向,甚至NW向的断裂或断裂破碎带,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47.
喜马拉雅山朗塘流域坚景和亚拉降水中δ  相似文献   
148.
我国首例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矿体赋存在闪长岩岩筒内部相和边缘相接触过渡地段环边状蚀变裂隙带中。矿体受岩筒产状控制。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和赤(褐)铁矿化。矿石主要由含金蚀变闪长(斑)岩和含金风化赤(褐)铁矿化闪长(斑)岩组成。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高达966.74。自然金粒度以粗一巨粒金为主,重选回收率达85%以上。根据同位素、稀土配分模式等确定闪长岩岩筒由混合岩浆上侵演化结晶而成,成矿物质与其同源,为中-低温热液形成的金矿,其类型属于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9.
余家栋 《海洋科学》1989,13(2):33-37
文中提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单片集成数字增益设定器LFl3006/7,它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电路,也可组成具有二进制或者十进制等不同增益档次的程序可测控的仪表放大器。微机系统通过接口电路对它实施智能式的增益切换,优化了仪器测量的动态范围和精度,这对人们无法手动干预的环境监测或海洋遥测过程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0.
介绍一种适用于各种船只的海水叶绿素含量连续走航自动测定系统,它包括海水取样、荧光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单元。这一系统已用于1994年在东海的两个航次的考察。数据采取的间隔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确定,在东海的考察中,确定的间隔为1s,实际是每0.1s取一个数据,记录每秒间隔内的平均值,共获得60万个观测值,得出的平面分布与传统的站位上采水样观测结果的总趋势一致,但走航观测的结果更详细,包括从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各种尺度的叶绿素α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因此这一系统为在各种尺度(从米级到船只的最大航程)上研究叶绿素的分布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由于是自动连续测定、测定结果自动记录和存储。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计算或制图。给出了用这一系统测定的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的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