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32.
三叠纪贺兰山盆地是一个半地堑式沉积盆地。盆地中充填有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及湖泊体系的沉积。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古地理格局均受边缘断裂作用所控制.盆地的西及西北部边缘为断陷沉积边缘,东南边缘为自然超覆边缘。  相似文献   
33.
商南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侵位于秦岭群下部之闪岩系中。自中元古代以来,秦岭群及其中的闪岩经历过多期变形和变质作用,查其形成历史自然很不容易。尽管过去有很多岩石学家对闪岩系中的榴闪岩深感兴趣,但却无人探讨过它的成因。本文作者旨在抛砖引玉,拟从榴闪岩入手,着重讨论闪岩的原岩性质和多期变质的条件,同时也说明我们对秦岭群时代的一些认识。一、闪岩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4.
贺兰山三叠纪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及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叠纪贺兰山盆地是一个半地堑式沉积盆地。盆地中充填有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及湖泊体系的沉积。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古地理格局均受边缘断裂作用所控制。盆地的西及西北部边缘为断陷沉积边缘,东南边缘为自然超覆边缘。  相似文献   
35.
首次报道了东秦岭造山带奥陶系两岔口组中的牙形刺化石9个属。其组合面貌具有中奥陶世晚期牙形刺的特色,总体可与河南荆关一带寺岗组和陕西耀县一带桃启坡组中的牙形刺对比。  相似文献   
36.
东昆仑—北巴颜喀拉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地域依据地质构造差异所划分的昆北断褶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褶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在金—多金属成矿地质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征,但其时空演化上具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极有远景的金属成矿省(带),是浅成热液金—多金属矿和砂金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7.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篮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通过1∶5万马兰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东泉戈壁地区发现了环斑花岗岩。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南天山碰撞带中部,岩体以富含暗色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具有特殊的环斑结构为特征。该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化学以较高的Al2O3(14.47%~15.44%)、K2O(3.93%~4.7%)和Na2O(3.4%~3.7%),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δEu(平均为0.79)负异常等为特征,表现出与典型的板内奥长环斑花岗岩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05±1Ma),恰好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碰撞造山末期阶段,据此认为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可能是一种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0.
准噶尔板块东南缘沙尔德兰地区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区属于准噶尔板块东南缘,即传统意义上的北天山东段,分布有两类A型花岗岩,一种是钾长花岗岩,另一种是正长花岗斑岩。其中阔台克力克能厄肯钾长花岗岩产于大南湖岛弧带,白坡南钾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斑岩均产于觉罗塔格岛弧带。白坡南与阔台克力克能厄肯钾长花岗岩同为弱过铝质,岩石化学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著亏损Sr、Nb、P2O5、TiO2,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正长花岗斑岩从准铝质过渡到弱过铝质,岩石化学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渡到钾玄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 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P2O5及TiO2,具有板内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钾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斑岩均属于A2型花岗岩。根据前人在北疆地区获取的研究成果,可将该区域岛弧环境结束与后碰撞岩石圈伸展环境开始的分界时限厘定为320Ma。根据我们的研究,白坡南钾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38.3±4.3Ma,正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78±2Ma。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坡南钾长花岗岩形成于B型俯冲阶段的岛弧环境,而正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后碰撞岩石圈伸展环境。由此证明,A型花岗岩不仅产于非造山和后碰撞伸展环境,还可以产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