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多期俯冲过程中,中下地壳、成熟岛弧和大洋岛弧大面积部分熔融的产物,伴有少量地幔与未知含量的海洋沉积物及早期造山作用产物等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为认识低纬度亚热带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母源输入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利用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同位素比值质谱议(GC-TC-IRMS),对系统采集的抚仙湖沉积物样品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抚仙湖沉积正构烷烃δD值分布在-219.3‰~-142.5‰之间,样品中平均值为-208.1‰~-154.5‰,并且奇碳数正构烷烃δD值明显地将样品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样品中正构烷烃平均δD值明显地高于类型Ⅱ样品,反映了它们生物源存在明显差别。沉积物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对比结果指示了沉积C_(17)、C_(21)~C_(25)奇碳数正构烷烃来自水生植物,C_(27)和C_(29)奇碳数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木本植物,C31和C33正构烷烃来自水生和陆生草本植物的混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湖泊地区生态环境是控制湖泊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利用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研究古水文学特征时,还要考虑研究区古生态环境对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的影响,并且结合沉积正构烷烃ACL值和Qw值,才能对沉积有机质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及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胶东山后金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以及H-O-S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该矿床流体特征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为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NaCl-H2O-CO2体系,之后由于沸腾作用逐渐演化成NaCl-H2O体系,矿床形成温度为170~260℃,成矿深度为0.97~3.04 km,属中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含矿石英中H O同位素和硫化物S同位素共同指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含变质水)为主,晚期混入大量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岩,古老变质岩亦有一定贡献;成矿机理主要是沸腾作用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引起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流体还原性增强,在有利空间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4.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8.2级地震,我国大量地下流体台站记录到丰富的同震响应现象,甘肃地下流体观测资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本文分析两次大地震时甘肃地区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和响应能力,得到大部分井水位的同震响应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且以振荡变化为主,震后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响应程度也与震级密切相关,即震级越大响应能力越强;由于水温和水位有不同的响应机理,因此水温不遵循这种规律,水温观测只有2个井点记录到同震响应,且记录的幅度基本相当,变化周期较大,恢复时间也较慢。  相似文献   
115.
冯建刚  张辉  杨萍 《地震》2016,36(1):32-37
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的甘肃测震台网资料, 计算获得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邻区地震b值和Δb值的空间图像。 结果表明, 该6.6级地震发生在甘东南地区显著低b值异常区域的边缘, 且震前邻区地震Δb值异常显著。 从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与低b值空间分布关系来看, 该地震的发生并未降低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6.
摘 要: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流三段储层厚度大、物性较差,其储层及其物性展布和物源密切相关。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从古地貌、岩性特征、古水流方向、岩石成分成熟度、重矿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流三段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同时还发现物源对研究区粗粒度扇三角洲储层物性起到了很大的控制作用:近物源端储层杂基含量高,分选磨圆差,储层物性差远;物源端储层杂基含量低,分选磨圆较好,储层物性较好;最远端储层粒度较细,泥质含量高,物性较差,因此远物源端是研究区的“甜点”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7.
500 kV输电线路黄河大跨越塔基工程分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集多种施工工艺方法于一体。重点阐述了钻孔桩施工,支撑系统的选择,高桩承台模板的支护,地脚螺栓的安放和大体积承台砼的浇注等施工关键工序、技术难点和重点的具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8.
黔西南地区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重要分布区域.卡林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它的形成与特定地质环境有关.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环境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基于2013年岷县漳县M6.6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资料,通过应变率动态特征分析、多期次GPS剖面分析和基线变形速率的分析讨论了地震的震前变形特征.GPS速度场和块体应变率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导致了柴达木地块运动与变形状态发生明显调整,但由于西秦岭北缘等深大断裂的存在,岷-秦地块对其响应不明显;GPS连续应变率显示,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区域地壳变形调整过程中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应变积累速率有减缓的迹象;GPS剖面显示,平行于岷县漳县主破裂带的运动分量对汶川地震响应显著,汶川震后表现为剪切变形速率的增强,而垂直于主破裂带的运动分量则对汶川地震响应不明显;震中周边GPS基线变形速率表明,基线伸缩变化率总体呈现NW向拉张、NE向压缩状态,且拉张量明显小于压缩量.上述地壳变形动态特征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及其附近地区的应变积累水平和断层闭锁程度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在岷县漳县地震前该区表现出局部“硬化”迹象.  相似文献   
120.
收集了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序列固定台站和震后6个流动台站震相观测报告,提取了P波、S波走时信息,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该地震序列波速比,发现震后较强余震发生前波速比趋势性下降的特征。这对后续震情跟踪和趋势判定过程中强余震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