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就作物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以及气象因子在这些模拟应用中的重要性作了综合论述.为了说明气象和气候变率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农业气象要素(包括最高和最低气温、太阳辐射及降水量)被当作作物模拟模型的基本输入因子.多数作物模型使用的气象资料为逐日值,因为很多地区没有更小时间尺度的观测资料.气象及其它输入数据均采用标准文件格式,这有利于数据在不同模型中使用.如果输入因子缺少或数据丢失、无效,将会影响到作物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利用天气发生器随机生成的逐日气象数据可以解决数据丢失或序列较短的问题.当然,模拟时要尽可能采用气象观测资料,以确保作物产量模拟值的准确性,这在热带地区显得尤其重要.许多作物模型用来进行产量预报和决策管理,作物产量及其相关变量的预测变率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由天气气候条件的短期与长期变化所致.模型的产品可用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提供给农户和其他关注农业生产的人们.作物模型也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最近,作物模型又用于气候变率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研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农场主、农业咨询人员以及政策制定、决策者等模型的使用者也将越来越多.历史资料和作物生长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短期、中期、长期天气预报将在这些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2.
一、前言“千尼尔”(chenier)一词源于法文“Ie Chene”,系指被栎树覆盖的意思。“千尼尔”沙岗(海沼沙岭)是位于海岸沼泽平原中的弧立沙脊或介壳碎屑脊,在地层中称谓“千尼尔”砂岩体。“千尼尔”沙岗及其与之相关的滨岸沼泽平原构成“千尼尔”平原。笔者对华北地区南部多条石炭系本溪组(C_2b)至二叠系山西组(P_1~1s)完整剖面的剖析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太原组(C_3t)沉积时期滨海平原发育有“千尼尔”沙岗。它们是波  相似文献   
173.
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是一个现在还在上升的山脉,在阿尔比尼断层附近显示出地热异常,阿尔比尼断层是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在这个上升带中出现了强烈的热液运动,这种热液运动导致了石英脉中的金属矿化。金的矿化限于绿片岩相的岩石中,而阿尔比尼断层附近的角闪岩相岩石中年轻的石英脉中则富含铜。地下上升的热液和下渗的大气降水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这个复杂的热液体系中金属的搬运活动和沉淀过程。变质热液已与石墨片岩围岩相平衡,并且相对被还原,大气水的渗入和混合增加了氧的活动性而降低了硫的活动性。大气水在下渗过程中被氧化,但温度上升,溶解了一些铜。当这种液体变成还原状态时,溶解的铜便沉淀出来。因此,这个热液体系的中间部分,铜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特别是在阿尔比尼断层附近的强烈破碎渗透性较好的岩石中。  相似文献   
174.
崇阳坪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区内出露有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3个岩体,且在岩体内已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寨溪山、上茶山、牛角界、沙溪等钨矿床,主要矿化形式为浸染状、细脉状白钨矿、黑钨矿化,常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为白钨矿)。区内崇阳坪岩体LAICP-MS锆石U_Pb年龄为(214.2±1.7)Ma,瓦屋塘岩体年龄为(223.1±2.1)Ma,形成于印支期,研究区内的钨矿(化)体均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接触带上,空间上与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这填补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不能形成独立钨矿的空白。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区找矿取得的进展,主要从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分析该区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75.
海南岛大珠母贝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中国海南岛环岛的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遗传多性进行分析。从20条10bp引物中选取7条引物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2个位点,其中11个位点(占50%)显多态性,Shannon多样性值为0.117。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12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1.000,最小为0.70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438。表明海南岛大珠母贝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不一,遗传分化较大,因此很有必要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种群,划定保护范围加以重点保护,以扩大和恢复大珠母贝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6.
6种笛鲷属鱼类Cyt 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stellatus)、千年笛鲷(L.sebae)、勒氏笛鲷(L.russelli)、红鳍笛鲷(L.erythropterus)5种笛鲷属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425bp序列,并结合基因库中的斜带笛鲷(L.decussatus)Cytb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发现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20.7%)。用MEGA2.1软件中的Pairwise distance工具计算了6种笛鲷属鱼类的相对遗传距离,表明6种笛鲷属鱼类的序列差异在0.096-0.129之间,其中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序列差异最大为0.129,千年笛鲷与红鳍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为0.096;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较低,平均只有2.160。  相似文献   
177.
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1万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往往也是气候转型期。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征使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灾害程度的加强,以至于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他地区可能有着遥相关关系,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8.
灵山岛记事     
海水淡化,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作为一名海水淡化技术工作者,在从事这份工作1年多的日子里,我曾像个懵懂的孩童,以为这不过是个时髦的词汇罢了。灵山岛海水淡化工程——这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让我有机会亲身经历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9.
冉灵杰  祝强  苏兴涛  宋殿兰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6-2022072006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80.
工程渣土填埋场由于缺乏合理的库容设计,导致场地库容利用率较低,当前所采用的简单倾倒措施也会引发崩塌、滑坡等安全隐患。为探索合理填埋方法,增大填埋容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本文对梧州市龙圩区李家坳堆填4年的渣土场库容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原位试验、室内试验及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了工程渣土的力学性能指标特征;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并结合LANDFILL程序对填埋过程中进行了仿真模拟,采用LANDFILL软件与Sowers固结模型计算对场地沉降与容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工程渣土由于扰动性大,导致其组分不均,土体多处于半饱和-饱和状态,主要以含砂细粒土(CLS)、低液限黏土(CL)两种土为主;(2)工程渣土多处于流塑状态、软塑状态,压实度低,平均地基承载力较低;(3)填埋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填坑在完善排水措施、改进填埋工艺后,可使扩容率由8.9%增加到25.1%,能有效提高填埋场的容量;(4)LANDFILL软件沉降计算结果与模型相比,误差值较小,平均误差小于4.5%,表明LANDFILL软件计算填埋场沉降更符合实际。研究结果为工程渣土场的扩容设计、安全运营、填埋施工等提供了数据参考及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