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5篇 |
免费 | 365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3篇 |
大气科学 | 240篇 |
地球物理 | 301篇 |
地质学 | 595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9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采用旅游流年际变动指数、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及空间重心模型,对2000年至2012年江西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流年际波动较大,港澳客源市场表现最为稳定,其次是台湾和外国客源市场,港澳台近程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外国入境客源市场潜力还要进一步激发。2年际集中指数较高的美日韩等国,应在稳定基数效应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营销;年际集中指数较低的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国,应进行重点开发,培育新兴市场。3港澳游客地理集中度高,外国游客呈现分散-集中趋势,为分散风险应加大对亚洲邻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而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客源结构更加完善,但由于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知名度及其客源国消费结构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流重心移动轨迹存在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33.
34.
分别采用模式气压场及模式台风场计算气压分布及风速分布,采用地形拟合的sigma坐标水动力方程组及紊流方程建立了潮流、风暴潮耦合模型。三维水动力方程组通过分裂算子法与Casulli半隐式差分格式直接求解。在珠江口的极值流速计算中,先进行了南海北部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模拟水位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以六区域模拟结果为边界,采用嵌套网格方法,在珠江口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选用1968~1999年共65个影响工程区域的台风过程,计算出珠江口的海域年极值流速序列,分析了该海域多年一遇的极值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35.
采用Okada(1992)计算地震产生的静态应变场的解析表达式,对云南禄劝地震的15次余震,计算了主震在余震节面上产生的正应力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分析了正应力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是否对余震有触发作用。结果表明,主震产生的正应力和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有利于”余震的发生。另外,还比较了运用与主震相同的余震机制和反演得到的余震机制在库仑破裂模型中计算结果的差异。使用反演的余震机制得出的结果稍优于假定余震与主震有相同震源机制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2001年和华北地区1500~2001年M≥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际。对历史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羌塘盆地封存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阐述了羌塘盆地封盖层的岩性类型,宏观封盖层分布和微观封盖能力。结合盆地早期勘探的实际资料,针对该盆地首次提出并应用了封盖层区域评价标准,筛选出有利勘探区带,为盆地早期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39.
报道了“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有关湖积物、土壤柱微量元素垂向分布及稻谷样元素分配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对有关样品元素含量的分析对比,指出洪泽湖沉积柱元素垂向分布与其动荡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太湖局部沉积物在其目前20cm以上深度存在人为重金属污染,这二湖沉积物中其氮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城市化可使当地土壤环境受重金属等污染的深度显著加大、城市土壤环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农村;发现Mo易富集于稻米、重金属与营养元素易富集于稻皮、各元素在米-谷间的分配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40.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凹陷南部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早白垩世大磨拐河期-伊敏期早期、伊敏期末期分别经历了北西 南东向、近东西向两次较长时间的挤压作用,使伸展断陷中的部分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在研究区形成了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突发构造、构造三角带等。由于挤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不同及隆升速率与同构造生长地层沉积速率的比值在空间上的差异,同挤压地层层序在不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其构造特征与造山带十分相似。乌尔逊-贝尔凹陷中两次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减薄状态,而是在上述两次挤压时期地壳处于叠置增厚的特点,在空间上形成挤压坳陷型盆地和陆内(板内)造山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