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针对石家庄市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雨洪水作为补给水源建设滹沱河地下水库过程中存在受水区和水源区具有不同年际变化特征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南水北调水源区汉江流域和受水区石家庄市降水丰枯遭遇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和多维联合分布概率计算方法计算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模糊加权补给水量,并应用数值法模拟各种丰枯遭遇条件下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丰枯遭遇条件下的补给水量为(4.64~8.72)×108m3/a,其中模糊加权补给量为6.66×108m3/a;人工补给可使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回升1.47~3.45 m/a;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为80%~90%,且人工补给的增大会引发侧向流出量增加,有效蓄水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2.
当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埋深超过当地原生植被的适宜水位时就会诱发植被生态风险,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提供指导.以鄂尔多斯乌兰淖水源地为例,以大量的现状植被样方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选取高斯模型(基于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生态关系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乌兰淖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和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植被多度同地下水位埋深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乌兰淖地区适宜生态水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下水位埋深为变量的植被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拟选开采方案开采时段的流场进行预报,依据未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程度,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计算并分区.从评价结果来看,乌兰淖地区在规划开采条件下植被生态安全区和低风险区占70%以上,对于高中风险区依据各种植被的适宜生态水位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3.
1998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季强和姬书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PhilipJ .Currie和MarkA .Novell对 2件产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四合屯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火山凝灰质页岩的带羽毛印痕的脊椎动物骨架化石研究后 ,确认其是一种长羽毛的小型兽足类恐龙。为感谢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邹家华对辽西古生物研究的大力支持 ,特将其命名为邹氏尾羽龙。特征 :体长近 1m。前上颌骨具长而钩形的牙齿 ,齿根宽。上颌骨和齿骨无牙齿。尾短 (仅为体长 1/ 4 )。前肢较长而指爪较短。后肢长而粗壮。尾末端和前肢第 2指骨分别排列生长着长…  相似文献   
44.
利用吉林省西部及周围地区气象、水文、地质和经济等方面大量实测、调查及统计资料 ,采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与水有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水资源及可利用水资源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分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关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了分区、市、县及主要城镇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 ,为研究区及各级行政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沪昆高速怀化至新晃段K73+590^+730段左侧路堑高边坡,在修建过程中发生了滑坡。通过野外地质调绘及勘察,揭露了该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岩土性状;结合滑坡变形特征和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利用试验和反演确定了滑带抗剪参数,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和剩余下滑力。通过地质分析,结合计算结果,该滑坡将继续变形并向两侧及后缘扩展,甚至显著滑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滑坡实例的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淮北煤田航磁异常的分析、解释,得出了煤田中隐伏构造带和隐伏火成岩分布等方面的地质信息,验证了已知地质体的存在,并预测出未知地质体的可能分布范围。对淮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煤田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河道洪水预报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河道洪水预报方案与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预报可靠性作了分析。分析了预报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以及在率定模型中对它们的处理,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评价了各种不确定性对预报结果的影响,估算了超过目标洪峰流量的概率,对预报结果作了定量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FGGEⅢ_b级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1979年5月15日到7月20日的热源和水汽分布进行了计算和诊断分析。所用方法同罗会邦的,计算范围为15—60°N,60—120°E,共分10个小区。分析表明:(1)高原地区是这一时期东亚地区内热源最强和出现最早的。雨季前四周几乎还是热汇时,高原上的热源已经很强,並且在对流层高层最强。(2)高原地区上升运动最强和高空湿度最大。它使四周,特别是南方低空的水汽向高原辐合,然后沿上升气流输送到高原上空,在400hPa以上高空把水汽从高原输送到下游(东边)。从而高原对这一时期的水汽输送起到烟囱效应。  相似文献   
50.
大中地形对近地面层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卫国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89,8(2):156-166
本文对Mass,C.F.等的一层边界层原始方程诊断模式进行了适当修改,用于诊断大、中尺度地形对近地面风场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1)它可用来诊断地形对地面气流的动力影响,具有计算量小和一定的模拟能力;(2)1月地面在高原东北侧陕甘宁地区形成反气旋环流中心和从高原北部35°N经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东南角附近地面形成风向辐合线,可能主要受高原的动力影响所致。(3)由于祁连山对1月西风气流的影响,在它的附近形成中尺度气候系统。这些情况与资料分析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