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Carl  Fredrik  Forsberg  陈弘 《海洋地质》2006,(1):67-80
为了了解Storegga滑坡的成因机制,在滑坡附近区域的钻孔中取了一系列样品进行矿物学及微细构造分析。结果表明,从Brygge(始新世-早中新世)到Kai(早中新世-晚上新世)一直到Naust层(晚上新世-现在),岩性分别为富高岭石软泥-富蒙脱石含化石的粘土质软泥-伊利石为主的半远洋沉积和冰期沉积。我们认为这些沉积物是风化层剥蚀、气候变冷时物理风化作用加剧以及晚新生代冰川作用周期开始发育共同影响的结果。第四纪沉积受气候控制,洋流搬运物质发生混合,细粒沉积物可能来自法罗群岛周边地区,具有宽矿物光谱的较粗粒冰期沉积来自北海和斯堪的纳威亚大陆。在温暖气候期,洋流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因此此时形成的沉积物粒度较细,且比冰期沉积含更高的蒙脱石。可以肯定的是温暖气候期形成的细粒沉积与冰期较粗粒沉积之间矿物组成的不同并不能解释本区冰期海相/半远洋沉积作为滑坡滑动面这一现象,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另外,观察到了某种特殊孔洞,这种孔洞可能是气体水合物分解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82.
本文分析了位于大西洋西部水深2770m的布莱克海台顶部大洋钻探计划997A钻孔上新世至全新世2.15m.y.的91个样(O.39—91.89mbsf)的浮游有孔虫化石组合。高丰度种Globigehnoides rubb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Globorotalia inflata、Globigerinita glutinata超过化石量的70%。每个种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20%或者更大。在布容带的上部尽管Gtoborotalia menardii group总体上含量较低,但其明显的出现,缺失几乎与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同步。 浮游有孔虫组合的因子分析表明,997A钻孔的浮游有孔虫由以下四个种群组成:暖水种组合、亚热带环流种(混层种)组合、环流边缘种(温跃层,上升流种)组合以及亚极地组合。在997站位,尽管环流边缘种丰度明显控制了化石丰度的总体变化,但在研究层段,亚热带环流组合占优势。与布容期的情况相似,在早于奥尔杜威亚期的沉积物中,以亚热带环流组合和环流边缘组合的波动变化为主要特征。上升流,环流边缘化石群丰度在贾拉米洛亚期之前开始增加,在0.7—1.07Ma占据主要地位。从环流边缘种组合占主体到亚热带环流种组合和环流边缘种丰度增加的转变出现在O.7Ma,接近布容,松山边界。在布容,松山边界下部出现耐低含氧量的底栖有孔虫、黄铁矿管以及丰富的硅藻,表明可能由于北大西洋深层水上部较弱的交换能力导致布莱克-巴哈马外脊区中层水含氧量降低及上升流发育。 有孔虫组合相对组分的改变至少发生了两次,大约在700ka和1000ka,在约930ka时从地轴倾斜驱动的气候变化转变为与偏心率有关的100k.y.的周期。在700ka时从早更新世相对较暖的气候转变为布容期冷暖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383.
碳酸盐鲕粒和鲕状砂岩通常存在于热带陆架沉积中,反映特殊的环境和海洋条件。大陆架上鲕粒的出现与富碳酸盐沉积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据报道从孟买到勒德纳吉里鲕粒的14C年龄为距今9~11ka。从浅海搬运到深海平原后,鲕粒的黄铁矿化和印度西海岸外深海岩心中的搬运鲕粒也有报道。然而,至今没有对卡奇湾外的鲕粒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对产自卡奇湾外大陆架表面沉积的鲕粒和球状粒的颜色、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矿物成分和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推断的古海岸线也进行了讨论。1水深测量大陆架宽约120km,一般陆坡和坡折…  相似文献   
384.
用地质学的眼光来考察生物多样性中心,特别是对时间以及地质过程的深人思考,为单纯的生物学方法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空间稳定性以及持久性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这些地质过程是与那些影响着大洋盆地间水交换、生物群落的迁移以及生境分布的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全球气候环境也对这些地质过程有着较强的影响,并与之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85.
本文通过对西昆仑西段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岩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构造-岩浆演化特征和碰撞造山过程。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分为7个阶段:(1)388~324 Ma(特提斯Ⅰ、Ⅱ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具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TTG岩石组合,形成于陆缘弧环境;(2)339~291 Ma(奥依塔格弧后盆地演化阶段),由于南部特提斯Ⅰ支洋持续往北俯冲,导致西昆仑北缘发生弧后扩展而形成弧后盆地,形成拉斑质具强烈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大洋花岗岩;(3)258~241 Ma(特提斯Ⅰ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和白云母,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属于S型花岗岩,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4)234~210 Ma(特提斯Ⅰ后碰撞伸展阶段):岩体规模较大,为I型→A型花岗岩,伴随着地幔岩浆底侵和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5)198~150 Ma(特提斯Ⅱ支洋向南俯冲消减阶段):类似TTG的岩石组合,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6)148~118 Ma(特提斯Ⅱ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弱片麻状二云二长花岗岩,属C型埃达克岩,为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7)111~75 Ma(特提斯Ⅱ后碰撞伸展阶段):发育规模较大,钾玄质系列,是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各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初步提出了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386.
本文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发展史和未来展望,以及IDS公司对探地雷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87.
玉古萨依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山西段玉古萨依地区.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变质砂岩中,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岩性由超基性向基性过渡,可见明显的层状分异现象,普遍蚀变较强,辉石岩为主要的堆晶相.杂岩体岩石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都属于富铁质或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不同岩石类型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中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06±2.6 Ma,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表明在该时期区域内已经为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本次研究发现该杂岩体应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非蛇绿岩成因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388.
地球物理学中物理学应用的可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  Davis  D.  Sornette  赵京凤 《世界地震译丛》2006,(5):66-69
为庆祝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爱因斯坦还是瑞士伯尔尼市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时,就已经发表了3篇足以永远改变物理学界的论文,包括:(1)提出狭义相对论并证明了质能方程(E=mc^2);(2)用普朗克当时新提出的尚处于争论中的光子概念(E-bv)解释了光电效应;(3)运用当时还远不能为世人所接受的玻尔兹曼分子动力学(E=kT)研究了布朗运动的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389.
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岩浆侵入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昆仑地区元古代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各个构造单元侵入岩形成期次、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铁克里克断隆带元古宙中酸性侵入岩以A型花岗岩为主,是塔里木板块古老基底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昆仑造山带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是变玄武岩在低温条件下部分熔融条件下形成的,而古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则是高温条件下老基底岩系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甜水海地块仅发育新元古代侵入岩,为S型花岗岩,是高温高压环境下甜水海地块古老基底部分熔融而形成.根据侵入岩岩浆演化规律,将西昆仑地区元古宙划为4个演化阶段:①2 426~1 567 Ma:以铁克里克断隆带A型花岗岩为代表的塔里木板块陆内演化,以西昆仑造山带钙碱性-拉斑质I型花岗岩为代表的陆缘弧.②1 301~1 000 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以陆内演化性质的A型花岗岩为主.③1 000~851 Ma:甜水海地块S型花岗岩可能是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指示甜水海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发生聚合拼接作用.④815~644 Ma:铁克里克断隆带和西昆仑造山带均存在碱性基性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的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指示塔里木地块和西昆仑地块可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发生了裂解作用.通过对元古宙侵入岩的系统分析,西昆仑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地壳演化有一定差异,经历了不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0.
本文简要介绍了泥浆在未来非开挖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非开挖钻进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