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天山北麓工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择新疆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用Shift-share方法对天山北麓工业带6城市工业增长与工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问题并揭示其原因,提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本文对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区45个城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极值Ⅲ型。笔者用不同方法对地震烈度的极值Ⅲ型分布参数进行推断、估计,均得到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尹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84.
针对因地热水位动态资料不足而导致的水量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的状况,以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层为例,建立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资料进行地热水量计算的有限混合网络模型,并利用1998—2001年的水位、水量及^14C资料进行了模型的识别,得到了有效孔隙度和弹性释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热水的储存量及补给量。研究表明,地热水的开采主要是消耗弹性储量。  相似文献   
85.
西藏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频发,亟需建立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预测林芝市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减少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径流汇流的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从栅格像元尺度上模拟流域各位置上的水深,以提高泥石流预警的空间针对性。该模型将泥石流致灾因子分为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通过林芝市裸岩率、河床纵比降等因子的逻辑回归,获取林芝市泥石流灾害概率,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背景因子;引入栅格径流汇流模型,以站点降水和雪水当量为模型的水量输入,模拟预警时段内的流域各位置上的模型水深,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激发因子。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计算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的权重,建立泥石流预警模型。利用2011—2020年18次历史灾害对模型进行验证,落入预警区内的灾害点占比64.4%,预警精度较高,对于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一个中尺度模式中高分辨边界层的参数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的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7.
在天津中南部地区,奥陶系地热井成功率较低( 66. 67%) 。通过岩石、岩溶、构造等条件,对奥陶系热储层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岩溶条件不足,能够形成经济热储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压释水岩溶作用和热水岩溶作用,且两种作用均与地质构造相关,具有不同的岩溶特征: 风化壳“击穿”、褐铁矿被蚀变成硫铁矿、晶体大小不等是上覆地层压释水对下伏奥陶系进行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 节状构造、嵌晶结构、硫铁矿不发育及风化壳保存完好是发生热水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及与构造相关性可成为寻找热储的标志。  相似文献   
88.
大气有机氮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机氮是大气中含氮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有机氮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氧化型、还原型以及生物/颗粒型有机氮,这些有机氮可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源的直接释放,也可来自于无机氮与碳氢化合物间的大气化学反应。大气有机氮对海洋的输入不仅可以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增长、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还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海洋大气有机氮沉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为39.6%±14.7%;陆地雨水中以有机形式存在的溶解氮为30.2%±15.0%,而海洋上,溶解有机氮可达到雨水中总氮的62.8%±3.3%。可见,目前仅包括无机氮沉降的入海通量可能低估了1/3。因此,开展大气有机氮沉降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有机氮在全球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根据目前描述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所用各种指数,结合山区扩展实际情况,提出了扩展程度指数的概念。并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测算了19931996,19961999,19992002三个不同阶段山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变化率、扩展强度和扩展程度等指数,分析了北京山区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扩展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山区的建设用地发生了剧烈变化,建设用地扩展程度逐年增强,郊区城市化正向远郊区扩散。山区尚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建设用地扩展存在不规则性,区域差异明显。扩展变化率、扩展强度和扩展程度等指数的结合使用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空间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90.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