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发展政策设定不同发展路径下各省人口模型的相关参数,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对比研究中国和各省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的人口演变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时,SSP1和SSP4路径下总人口较2010年增加0.44亿人;升温2.0℃时,SSP2和SSP3路径下较2010年分别增加0.23亿和0.67亿人,SSP5路径下减少约0.12亿人。5种路径下中国人口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峰值正处于全球升温1.5℃期间。(2)全球升温1.5℃时,除了东北地区和四川、安徽省外,多数省(市)人口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升温2.0℃时,西北、西南和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发达省份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量,其他地区人口开始呈减少趋势。(3)在全球升温1.5℃和2.0℃期间,大部分省份人口达到峰值,其中SSP3路径下广西人口最多,可达1.13亿,其他路径下广东省人口最多,达1.53亿。(4)未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与全球升温1.5℃相比,升温2.0℃时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采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升温控制在2.0℃之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382.
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和分省人口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教育水平等参数,对2011-2100年中国和31个省(区/市)人口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 不同SSP路径下,中国人口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气候变化挑战的SSP3路径下人口最多,于2035年达到峰值,约14.27亿;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SSP4路径下,人口出现最小值7.02亿。2) 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人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中SSP1和SSP5路径下人均教育水平高,到2100年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SSP2路径下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但教育水平较低。3) 到2100年,SPP3路径下广西人口呈现最大值1.13亿,在其他路径下广东人口最多,达1.29亿。  相似文献   
383.
合浦珠母贝基质蛋白KRMP-3对二价金属离子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肠杆菌表达含有GST标签的基质蛋白KRMP-3。利用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CD)研究不同浓度钙离子和镁离子对基质蛋白 KRMP-3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对其二级结构的变化远大于镁离子;同时,采用荧光淬灭法研究 KRMP-3对钙,镁,锶,钡等二价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 KRMP-3对钙离子有特异性选择性,钙离子与KRMP-3的结合常数K约为103 L/mol,结合位点数 n 近似为1,表明 KRMP-3与钙离子的结合能力适中,推测基质蛋白 KRMP-3对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棱柱层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4.
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用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用水量的变化特征,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以仿真模拟技术为手段,以2002-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模拟,设计出喀什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用水量系统模型,设定了低、中、高三种城镇化发展速度模式,预测未来30年喀什地区用水量及其产业结构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结果表明:喀什地区不宜采取低速和高速的城镇化模式,而适合采取中速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分析认为,走中速城镇化发展道路,能够保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85.
针对传统航空影像获取的DSM在立面及局部地面、建筑物屋顶空间信息的不足,获取高精度DEM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倾斜影像提取高精度DEM的方法。首先对倾斜影像获取的点云DSM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DSM具有几何约束特点,能够在城区很好地区分地面点和地物点;然后指出对DSM滤波处理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法向量差值区域生长分割TIN的滤波方法;最后选取吉林省敦化市的倾斜影像数据进行了滤波试验和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滤除不同尺寸的建筑物、植被和其他地物,获取高精度DEM。  相似文献   
386.
为降低无人机飞行姿态较差对后续空三数据处理的影响,将计算机视觉多视几何理论引入传统摄影测量,将其三维数据处理结果作为摄影测量空三加密的初始数据,以提高空三加密的精度和可靠性。不同地面分辨率和不同地形特征的多个测区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87.
利用1990~2016年水准观测资料,以GNSS点的垂向速率作为先验值约束平差,利用距水准路线上距离小于10 km的GNSS连续站的垂向速率检验,获取川滇地区的垂直运动速率场,可靠性优于0.87 mm/a,且误差分布相对均匀。研究表明,川西地区处于快速差异性隆升阶段,位于鲜水河南东段的贡嘎山地区隆升速率最快,约5~6 mm/a;四川盆地垂向运动不明显,约0~1 mm/a;滇西南地区以0~2 mm/a的速率下沉。同时,通过水准速率剖面分析了川滇地区主要断层的张压特性。  相似文献   
388.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89.
水训诱发地震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0.
In this paper, a two-dimensional and steady-stat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s developed. It includes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the eddy exchange coefficients and horizontal turbulence exchange. The difference betwcen the structure of the heat island and cold island is analysed using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