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方法对覆盖区化探工作意义重大。受广泛存在的覆盖层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开展常规化探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开展了在大兴安岭地区利用轻便浅层取样机具进行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的研究工作,得出了利用浅层取样机具采集化探样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物化探异常查证,矿化体追踪,数字填图等地质工作的结论。同时,该方法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2.
新田县地下水锶富集环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新田县地下水锶富集环境及来源,对新田县富锶地下水及对相应地质剖面岩样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富锶地下水赋存于泥盆系佘田桥组地层中,地下水锶元素含量具有泥盆系佘田桥组(D3s)>石炭系岩关阶(C1y)>泥盆系锡矿山组下段(D3x1)>泥盆系棋子桥组(D2q)的规律;下降泉、机井中锶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6.57 μg·L-1、2 756.87 μg·L-1,分别是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最低限值的1.88倍、13.78倍,机井锶元素平均含量远高于下降泉,是其7.32倍;佘田桥组地层岩性为中薄层浅灰色泥灰岩夹灰岩、页岩,岩石中锶含量普遍大于300 mg·kg-1,最高含量为838 mg·kg-1,是地下水中锶元素主要来源。地层平缓的产状、低的降水入渗系数、面状补给、分散渗流为富锶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643.
岩溶区尾矿库渗漏是矿山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形成机理复杂、治理难度大,已成为矿业开发中的重大隐患。岩溶区尾矿库渗漏是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渗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发生主要是由上部附加应力作用、下部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侵蚀(掏蚀)作用3个影响因素决定。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山铅锌矿尾矿库最新调查成果,通过调查分析尾矿库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影响尾矿库渗漏的3个主要因素逐一分解,研究了深层与浅层渗漏的形成机理与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尾砂堆积、高水头压力等产生的附加应力导致了库底岩土体支撑应力的破坏,频繁、大幅度的水位波动以及地下水侵蚀(掏蚀)作用产生的负压效应引发岩溶管道的连通,是导致尾矿库渗漏的主要原因。通过螺栓堵塞技术、配制有机充填材料封堵渗漏通道、地下水引流、坡面防护等措施对渗漏区进行了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644.
为了解三倍体金虎杂交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的细胞遗传特性。以静水压休克诱导的三倍体金虎杂交斑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DNA含量测定鉴定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对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进行红细胞大小、形态的比较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与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的比值为1.45︰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长轴、短轴分别为二倍体的1.34、1.1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体积、表面积分别为二倍体的2.07和1.5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核长轴、短轴、核表面积、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的1.22、1.05、1.29、1.57倍(P<0.01)。通过头肾-秋水仙素注射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为2n=48=2sm+46t, NF=50,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72,核型为3n=72=1m+2sm+69t,NF=75,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实验结果为石斑鱼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丰富生物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45.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剩余油藏的纵向分布情况。将10口井的监测结果与生产资料对比,措施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PNN测井技术能够较好地在纵向分层上识别储层的剩余油藏分布状况,在指导单井在高含水层补孔堵水方面,整体应用效果较好,产油量增加。该方法的结合应用提高了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性,为制定和调整后续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6.
汶川8.0级地震前后电磁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后,距震中320 km甘肃陇南汉王地震台的地电阻率、大地电场、ELF电磁等多种观测手段捕捉到这次地震前后的异常信息.本文采用解析方法,着重探讨汶川8.0级地震前后观测到的电磁场变化特征,从电磁现象来探讨汶川Ms8.0地震发生前后,电磁场长、中、短、临期的异常特征和变化规律.自2003年以来甘东南地区及甘川交界发生4次5.0级以上地震,从空间上看,有从南北地震带中段的西北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特点,强度逐渐增强,其中,文县5.0和两次岷县5.0级以上地震可以视为汶川8.0级地震的前震;从时间上分析,震前陇南汉王地震台观测到电磁场出现了长趋势变化和短临异常变化,其特征:①2003~2008年,ZD8B地电仪观测的N54°W、N85°E和N73°W测道地电阻率均显示出长趋势变化和短期变化;②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年变化率在有震年(异常年)是无震年(正常年)的两倍;③ELF电磁仪观测到了(0.5~39 Hz)频率段的电场、磁场在汶川8.0级地震及余震序列中异常变化分别比正常月份大1~5个数量级,并记录到电磁同震现象;④大地电场仪(ZD9A-Ⅱ)在汶川震前17个小时也记录到高频临震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47.
基于P-Y曲线法的水平受荷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静波  邵国建  刘宁 《岩土力学》2006,27(10):1781-1785
P-Y曲线法是一种非线性地基反力法,它考虑了土的非线性特性、分层特性、不同土类及荷载类型等因素,适用于分析横向荷载作用下有较大变位的桩结构物。从Newmark方法弹簧支座的概念出发,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复合地基反力法的P-Y曲线公式,推导了作用于桩上的非线性弹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基于marc有限元软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基于一阶Taylor随机有限元的思想,给出了土性参数对泥面位移的敏感性计算公式,结合试桩资料的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8.
霞石正长岩烧结反应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霞石正长岩是一种富含K2O、Al2O3、SiO2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分析云南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物相组成的基础上,对以Na2CO3为助剂中温分解霞石正长岩中的铝硅酸盐矿物,提取碳酸钾和氧化铝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以Na2CO3为助剂,主要烧结产物为NaAlSiO4、KAlSiO4、Na2SiO3时的反应温度,结果表明理论上反应在800 K(527 ℃)左右开始发生。通过烧结反应实验,得到优化反应温度为800~850 ℃,霞石正长岩的分解率达95%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烧结产物的主要物相为NaAlSiO4、KAlSiO4和Na2SiO3,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烧结产物的硫酸酸浸实验表明,硅铝分离效果良好,SiO2、Al2O3、K2O三者的提取率分别高达91.4%、92.2%、92.5%。与前苏联的石灰石烧结法相比,本工艺具有低能耗、低物耗和生产过程清洁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9.
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的生物过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24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覆盖下4种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土壤与植被特征、变化规律、动因和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导致了土壤环境和植被的明显退化。其中严重沙漠化农田和非沙漠化农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66.2%、69.0%、74.8%,地温由21.5 ℃上升到22.4 ℃,其中干旱期严重沙漠化农田土壤含水量仅为23%,已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土壤环境恶化首先威胁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使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数量分别下降95.0%和75.9%,酶活力下降39.5%~ 90.6%。同时植物多样性、种的饱和度和初级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如严重沙漠化草地和非沙漠化草地相比,3项指标分别下降85.5%~883%,87.5%~ 950%和80.6%~ 967%,植被开始发生逆向演替,群落优势种不断更替,最终形成耐牧耐风沙的沙生植物群聚。旱作农田虽采取了施肥、中耕等管理措施,但光合转化效率和初级生产力还是下降了567%和574%。这一过程因其动因不同可分为植被退化(如放牧)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和裸露地表风沙流活动直接导致的土地沙漠化(如农田风蚀和流沙迁移),前者是植被先行退化进而影响到土壤环境,其过程较为缓慢,后者是土壤环境首先恶化进而导致植。  相似文献   
650.
基于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作用,分析有机物质降低岩石矿物电解质的电导性质的作用机理,通过渗透试验、抗疲劳试验等验证了有机骨架材料良好的透水性能、抗疲劳性能、抗冲击性能及胶结泥化性能,在静载条件下对实际溶洞进行充填应用,验证了充填效果及材料性能,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下沉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复合材料能够使矿物元素活度系数变小,介电常数降低,与矿物颗粒结合后会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治理溶洞的充填材料,其结构性、耐久性都优于传统的充填材料,可满足岩溶地面塌陷治理工程中强度、稳定性与渗透性的材料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基础的抗沉降能力;实际充填施工过程中的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的位移变化规律与沉降趋势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数值模拟的计算参数选取合理,得出的仿真变形规律可应用于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