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目前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最具潜力的找矿远景区,矿集区内已发现4处大型斑岩铜矿,但其成矿背景尚有争议。通过开展成矿前的萨玛隆闪长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内构造发育序次,对系列斑岩铜矿的成矿背景进行探讨。对萨玛隆闪长岩中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3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6±1.7Ma(MSWD=1.9),代表了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萨玛隆闪长岩的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石属于中钾富钠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高Sr、低Y特征,相对富集Cr、Ni等不相容元素,有埃达克岩的亲和性。闪长岩具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值和较低的(~(143)Nd/~(144)Nd)i值、ε_(Nd)(t)。全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萨玛隆闪长岩起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可能有幔源物质混入。矿区内早期走滑断层切穿萨玛隆闪长岩,指示多龙矿集区内主要控岩-控矿走滑断层可能形成于116~121Ma,多龙矿集区内系列斑岩铜矿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的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52.
我国是世界滑坡地质灾害重灾区,特别是西南山区。位于云南省的宜良县月牙变电站滑坡严重威胁滑坡后缘的月牙变电站和前缘的乐力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从而为后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十分必要。在勘查钻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对主滑向2-2′剖面进行计算,计算出在自然工况、饱水工况、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6、0.80、0.79。通过SLOPE/W软件对3种工况建模进行计算验证,分别得出3种工况的稳定性系数为1.002、0.853、0.842。两种方法对比,SLOPE/W软件分析的滑动面是圆弧状,计算出的稳定性系数更加真实可靠。总体,该滑坡在饱水状态和地震状态时处于不稳定,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资源评价和研究工作初步揭示出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对冈底斯成矿带中驱龙、厅宫、冲江等斑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出冈底斯斑岩铜矿成岩年龄为 (1 7.5 8± 0 .74 )Ma(锆石离子探针 (SHRIMP) ) ,成矿年龄为 (1 5 .99± 0 .32 )Ma(Re Os等时线法 ) ,蚀变年龄介于 1 2 .0 0~ 1 6 .5Ma之间 (K Ar法 ) ,成矿年龄与蚀变年龄较为一致。根据同位素定年结果 ,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明显晚于冈底斯碰撞期花岗岩质侵入岩的年龄。因此笔者认为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与造山带山根拆沉和高原隆升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在西藏南木林县北部地区新发现了Be-Rb±(Nb-Ta)稀有金属找矿线索,但由于含矿岩体中锆石U含量过高,导致对其进行U-Pb年代学研究不能获得可靠的岩浆结晶年龄.采用LA-ICP-MS方法对赋矿岩体的独居石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207.0±0.7 Ma(n=22,MSWD=0.101)的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和207.0±0.8 Ma(MSWD=0.107)的下交点年龄,能够更加可靠地代表赋矿岩浆岩的结晶年龄.该独居石U-Pb年龄表明,含矿岩体结晶于晚三叠世,晚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可能代表了尚未能完全识别出的冈底斯印支期造山活动晚期一次重要的成岩事件.该期赋存稀有金属岩体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冈底斯成矿带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对更加深入地认识冈底斯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丰富和完善与青藏高原多岛弧盆演化有关的造山与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陈国庆  唐鹏  李光明  李晋  朱振飞 《岩土力学》2019,40(5):1649-1656
岩桥破坏的声发射研究一般只针对计数、能量等参数来分析。为探究岩桥直剪试验的声发射频谱特征,对岩桥进行声发射测试,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声发射波形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了其频谱特征。结果表明,直剪试验中幅值比计数率变化明显,且发生激烈响应的时间较早;主频基本呈高低频带状分布;主频带向中频分散和低频高幅值的声发射特征可作为试验主破裂的前兆信息,且前者出现较早;与单轴压缩试验相比,幅值在主破裂阶段区别明显,且此时出现中频值;声发射幅值由颗粒所受应力决定,频率与颗粒力链的最终位移有关;岩桥宽度增加,主频带整体升高;法向应力增加,平均主频值减小。研究可为节理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晚三叠世及以前岩浆活动研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演化模式的讨论.为探讨冈底斯西段打加错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鲁尔玛二长闪长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2件二长闪长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1±0.6 Ma(MSWD=0.97)和212.8±0.2 Ma(MSWD=0.74),表明鲁尔玛中性岩浆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二长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角闪石等组成,并含少量石英、普通辉石、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等,具有中等的SiO2(50.75%~54.69%)含量,高的K2O(2.71%~3.99%)和总碱(K2O+Na2O=5.84%~8.65%)含量,以及中等的A12O3(13.77%~19.17%)含量,较高的CaO(4.90%~10.14%)含量.里特曼指数(σ43)为3.40~7.65,A/CNK值为0.56~1.00,表明鲁尔玛二长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HFSE),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REE/HREE=7.45~11.10),并具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83~0.95),无Ce异常(0.93~1.04).相对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87Sr/86Sr)t=0.705 532~0.706 135,平均0.705 852)、正的εHf(t)值(4.97~14.10,平均8.77)、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DM2=348~930 Ma,平均为686 Ma),(143Nd/144Nd)t和εHf(t)分别为0.512 639~0.512 669(平均为0.512 657)和0.08~0.67(平均为0.43),(206Pb/204Pb)t、(207Pb/204Pb)t和(208Pb/204Pb)t分别为:18.235~18.521(平均为18.411)、15.593~15.651(平均为15.617)和39.948~38.579(平均为38.401),指示二长闪长岩起源于新生地壳.Sr-Nd-Pb-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鲁尔玛二长闪长岩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揭示,鲁尔玛二长闪长岩体是晚三叠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初期,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的准铝质碱性钾玄岩系岩石.该岩体的研究表明,在晚三叠世(~213 Ma),冈底斯西段的打加错地区,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壳已经向北俯冲到南拉萨微陆块之下.   相似文献   
157.
黄勇  付建刚  李光明  张林奎  刘洪 《地球科学》2019,44(7):2197-2206
拉隆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南缘,与错那洞穹窿、库局穹窿构成平行于拉轨岗日穹窿带的另一条重要穹窿带.穹窿被上下拆离断层分割为核部单元、过渡带和盖层.核部单元主要由花岗片麻岩、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组成,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为474.3±5.5 Ma,淡色花岗岩主要包括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过渡带由石榴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片岩、蓝晶石片岩,以及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等组成,由内向外显示出巴罗型变质分带特征;盖层由中生界浅变质碎屑沉积岩组成.拉隆穹窿中新发现有3类稀有多金属矿化作用,第1类为伟晶岩型铍矿化,主要富铍矿物为绿柱石,伟晶岩的独居石U-Pb年龄为23.19±0.12 Ma;第2类为矽卡岩型铍、钨、铌、钽稀有多金属矿化,矽卡岩型稀有多金属矿化产于白云母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白云母花岗岩独居石U-Pb年龄为23.23±0.27 Ma;第3类为受构造控制的热液铜铅锌银矿化.拉隆稀有多金属矿化显示出以淡色花岗岩为核心向外的Be、Be-W-Nb-Ta、Cu-Pb-Zn-Ag矿化分带特征.拉隆穹窿的厘定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存在一条“双穹窿”构造带,拉隆穹窿稀有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具有巨量稀有金属找矿潜力,有望成为我国继华南和新疆阿尔泰之后第3条稀有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58.
错那洞穹隆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核部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眼球状片麻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花岗质片麻岩2个样品的锆石开展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片麻岩中的锆石发育核-幔-边结构,核部为具溶蚀港湾结构的继承锆石,幔部为具韵律(震荡)环带的岩浆锆石,边部(增生边)为重熔变质成因的黑锆石。岩浆锆石幔部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0.6±2.6)Ma~(501.1±2.5)Ma,代表该片麻岩的早古生代岩浆结晶年龄。边部变质锆石的新生代重熔年龄为(37.7±0.5)Ma,可能代表藏南拆离系的启动时间。早古生代岩浆锆石幔部的ε_(Hf)(t)值为-2.1-+5.3 (平均值为+2.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1.6 Ga(平均值为1.3 Ga),表明其源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元古宙地层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内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新生代穹隆构造变质事件,本文认为错那洞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受控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壳板片向冈瓦纳大陆下俯冲的造山作用,同时记录了新生代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后的变质和深熔事件。  相似文献   
159.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