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子探针独居石定年法及五台群的变质时代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电子探针独居石Tn-U-Pb化学法定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新的定年方法。它的实施前提是独居石中基本没有普通铅存在,除了Th和U衰变过程以外,其它因素基本不会改变独居石内的Th/U/Pb之间的比值关系。因此通过独居石内母、子元素定量测量和相关处理后,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年龄。选用国际标准的ThO2、金属U,PbCrO3和YAG分别作为Tn,U,Pb和Y4种元素的标样,在JEOL公司生产的JXA-8100电子探针仪上进行了系统误差和条件试验,建立了实验方法。并对已经有较好年龄约束的五台群金刚库组变质泥质岩进行了试用检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说明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变质变形定年研究,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它们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6.4±2.4 Ma、125.4±2.0 Ma和126.2±2.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岩体在早白垩世期间快速侵位、结晶。各相带样品的角闪石全铝平均值分别为1.018、0.880和0.871,对应的角闪石平均结晶压力分别为0.183、0.118和0.114 GPa,均值为0.141 GPa,对应的侵位深度约5 km,明显小于区域内元古界至侏罗系的地层厚度,表明在岩体侵位之前,阜平杂岩就已经具有穹窿状构造特征。结合相关资料,估计太行山早白垩世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7~0.08 km/Ma。  相似文献   
13.
The Qinlingliang granite massif, Southwester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was reported as a rapakivi intrusion. However, its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tudy and detailed comparison with the Shachang rapakivi bodies in Miyun County, Beijing show that it obviously contrasts with typical rapakivi in petr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ogical assemblages, compositions of feldspar and mafic minerals, and species and contents of accessory minerals. Hence it is argued to be one of the quartz monzonite intrusions common in 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s instead of rapakivi.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make several problems more clear, namely the Qinlingliang massif formed in a compress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instead of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t intrud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ull-scale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plates other than the post-orogenic stage; the Qinling belt was an Indosinian-Yanshannian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  相似文献   
14.
辽东半岛饮马湾山辉长岩体为早第三纪晚期的侵入岩体,是东北地区最年轻的镁铁质侵入体之一.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并采用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计算软件)模拟了岩浆结晶过程.研究表明,饮马湾山辉长岩具有高的Al2O3含量(16.28%~19.27%)和低的MgO含量(3.63%~5.57%),属于高铝玄武质.该辉长岩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黑云母、斜长石和钾长石.辉长岩所具有的辉绿辉长结构、大量细长针状磷灰石、单斜辉石中较低的AlⅥ/AlⅣ值(0.00~0.28,平均为0.12)及橄榄石中较低的CaO含量(0.04%~0.24%,平均为0.12%),均体现出浅成侵入岩的特点.PELE硅酸岩熔体结晶模拟结果和岩石结构特征表明,辉长岩中矿物结晶顺序依次为:斜长石、橄榄石、磁铁矿、单斜辉石、钛铁矿、磷灰石、黑云母、钾长石.该辉长岩是高铝玄武质岩浆快速侵位至近地表处冷却结晶的产物,可能是该地区新生代强烈的岩浆底侵作用在浅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陕西驾鹿金矿床首次发现的40种含氧金矿物,呈褐、紫、黑等不同色调,多为不规则粒状及微细晶集合体,粒径0.01~0.5mm;条痕紫、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反射多色性显著;摩氏硬度2~3.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不等量Mn的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在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通过细致的电子探针分析,初步确定了驾鹿金矿床中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这些矿物在主要成分上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是一系列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密云变质杂岩矿物学和结晶的P-T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变质杂岩分布于北京密云县半城子以南到沙厂一带,由上壳岩和侵入岩组成。对麻粒岩、透辉斜长角闪岩中的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镁铁矿物中的Fe、Mg、Ca和Na的分配系数,认为达到了化学平衡。根据麻粒岩中变质基性岩脉片麻理方向与麻粒岩的不同,本区可区分出两次变质作用。 本文应用4种二辉石地质温度计和5种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地质温度计公式以及一些可靠的地质压力计公式,计算了变质作用的P-T条件。第一次变质作用为760—870℃和1.1—1.3GPa;第二次为740—850℃和0.8—0.84GPa。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铋,铬氧化物——铬铋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新春  炎金才  王冠鑫  王世忠  刘良  舒桂明 《矿物学报》1996,16(4):335-339,T001
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是在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该矿物通常呈不规则状微细晶集合体,柱状小晶体大小在0.005mm×0.002mm~0.05mm×0.025mn。之间,集合体大小约0.01~0.5mm。呈桔黄或黄棕色,性脆,半透明,条痕棕黄色,金刚光泽,具不完全解理;一轴晶,正光性。实测密度为9.80(3)g/cm3。计算密度9.85(1)g/cm3。维氏硬度95.8~128kg/mm2,摩氏硬度3~4。折射率ω=2.50(2),ε=2.55(2)。15个电子探针平均成分Bi2O3为97.25%,CrO3为2.6%,总和99.95%,化学式:Bi16.006Cr0.997O27,理论式:Bi16CrO27。X射线粉晶衍射主要强线d(I)(hkl)为:0.319(100),(123);0.273(40),(310);0.198(40),(316);0.1932(20),(420),0.1715(30),(219);0.1655(55),(503,·433)。根据指标化求得铬铋矿为四方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4,I4或I4/m;a=0.8649(3)um,c=1.724(1)nin,c/a=1.9933;V=1.2896(6)nm3,Z=2。1-Kp/Kc=0.025。铬铋矿作为新矿物及其命名已被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通过,其样品存放中国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河北康保地区花岗岩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有年代学研究表明,康保地区西阿公单元含石榴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我们采用近年来新发展的独居石电子探针Th-U-总Pb定年方法对康保地区西阿公单元十硼地区变质细粒含石榴二长花岗岩样品中的独居石开展了电子探针进行测年分析,计算方法为Suzuki和Adachi等提出的方法。独居石年龄峰值分别为252Ma,265Ma,281Ma和322Ma,表明西阿公单元含石榴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不是中元古代,其侵位时间应为二叠纪。这一新的年代学结果与Sengor和王荃推测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晚二叠世碰撞"的模式一致。康保地区西阿公单元含石榴二长花岗岩具过铝花岗岩特征,代表古蒙古洋消失,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多期岩浆作用的结果,为确定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 斜方辉石 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致,第二世代橄榄石(OI~2)Fo 值高达94~97,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流体包裹体,是第一世代橄榄石蛇纹石化后再次变质的产物。斜方辉石残晶的成分具有高 Al 和 Ca 的特征,与大洋地幔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成分一致。温压条件的估算反映该橄榄岩体属于典型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其围岩是由堆晶辉长岩变质的条带状蓝晶石榴辉岩,二者构成了大洋蛇绿岩套的下部层位,并且与区内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的榴辉岩共生。这些特征表明该方辉橄榄岩应代表洋壳下伏地幔橄榄岩,从而揭示大陆造山带从早期的大洋俯冲消亡到大陆俯冲碰撞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