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2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1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8篇 |
大气科学 | 97篇 |
地球物理 | 124篇 |
地质学 | 714篇 |
海洋学 | 13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8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别山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可以分成三个世代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原生Phe1、榴辉岩相退变质晚阶段的Phe2和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的Phe3.电子探针测得,超高压下形成的Phe1,其Si和Fe2++Mg值出乎意料地低于低压下形成的Phe3,这与多硅白云母地压计的基本原理,即多硅白云母的Si和Fe2++Mg含量与其形成压力成正比这一原理产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是,多硅白云母的成分除了取决于压力因素以外,还取决于主岩的铝-硅比值、Fe2++Mg含量、氧逸度的变化、流体的存在等因素.因此,利用多硅白云母的硅含量来探讨退变质过程压力时必须加倍小心. 相似文献
15.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 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16.
鄂西地区完整灰岩地层的视电阻率、密度、声波、自然伽马等曲线形态受灰岩胶结物质成份和泥质含量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灰岩地层受到构造、溶蚀作用产生破碎带、岩溶、裂隙等不良地质体或存在地下含水体时,各测井物理参数发生变化并在曲线形态上呈现异常反映,据此可以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类型进行准确判断。测井技术在鄂西地区灰岩地区隧道深孔勘探中的应用,补充、验证了钻探资料,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完善海洋工程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相关实践经验,从原则和依据、定位、生态空间和生态景观格局、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生态修复和补偿以及监测计划和保障等方面提出生态建设方案的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前、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设置方案的程序,并以案例项目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海洋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生态建设及其相关活动需重新定义、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无制度和规范保障以及方案编制缺乏整体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MV-EOF)等方法,研究了在季节变化尺度上南海季风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在1993—1994年前后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转型,由爆发偏晚转变成爆发偏早。第一模态表现为冬夏反位相的年周期变化,但爆发早年夏季风持续时间略长于爆发晚年,空间上都反映了南海中央海盆区的夏季强降水和850 hPa上南海北部的气旋性环流异常,但夏季风爆发早年中国华南沿海降水加强而南海南部降水偏少。相应的大范围环流场上主要反映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进入盛夏时节亚太地区大范围的环流特征,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强,东亚季风槽位置偏北,爆发偏晚年则相反。第二模态反映了南海季风系统春秋反位相的季节变化,且秋季的振幅更强,空间降水场上对应着秋季华南沿海和南海北部与南海中南部北旱南涝的跷跷板式分布,850 hPa风场上则主要表现为异常的东北季风,该模态时空特征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的秋季,冬季风建立也偏早,越南及周边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应的大范围环流场上则主要反映了冬季风的环流特征,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的秋季,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对流减弱,PJ波列增强,爆发晚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