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重力均衡与天山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颐 《内陆地震》1996,10(3):209-216
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特征,并结合地壳上地幔的物质结构,研究了天山地区的重力作用和结构力源,探讨了重力均衡补偿与现代构造运动的联系,对未来构造活动的趋势做出判断。一些迹象表明,除了板块之间的水平作用力以外,地幔热物质的上涌也是影响天山地区构造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天山地区的深部速度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颐萨.  BU 《地震地质》1996,18(4):375-381
利用区域地震资料的反演结果,分别研究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天山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天山一带地壳结构极不均匀,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分为5个较大的块体;山体两侧的壳内低速带是天山与相邻地块碰撞的深部标志,塔里木、准噶尔和伊犁等地块都有向天山俯冲的痕迹  相似文献   
43.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4.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代岩浆岩有关,而其低频成份可能反映了发育的下地壳高速层.南海海域断裂极为发育,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东西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和南北向断裂组.南海北缘、南缘均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与北西向张剪性、剪性断裂为主要格架,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地震研究所经过多次协商和近二年的准备,终于在1992年6月正式在天山地区进行转换波地震测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也派人参加了此项工作。首条剖面北起米泉,沿乌鲁木齐、后峡、冰大板一线横穿天山腹地,南抵库尔勒,全长约400km。在该条观测剖面上共架设仪器50台,平均观测点距5—8k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已于6月中旬开始了正常观测,哈萨克斯共和国地震专家一行6人也于7月5日抵达乌鲁木齐,并在中国同行的协助下,先后完成  相似文献   
46.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地震台站的到时资料, 通过体波地震成像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 揭示出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构造差异. 在上地壳和中地壳深度内,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为高速异常, 反映出韧性剪切后变质岩带抬升和快速冷却的特征, 下地壳和Moho面附近为低速异常, 意味着壳-幔边界仍然处于相对活动的状态; 在上地幔顶部, 断裂西侧滇西地区大范围的低速异常证实了地幔深部热流对该地区火山、热泉、岩浆活动的影响, 而断裂东侧则具有扬子地块的稳定性质, 断裂东南部分上地幔深部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南海扩张引起的地幔对流有关.  相似文献   
47.
中国边缘海岩石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本文以中国边缘海——东海与南海为研究对象,在体波与面波数据层析成像结果基础上,结合重磁及莫霍深度反演结果,对中国边缘海的地壳分布特点、岩石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东海从陆区一直到琉球岛弧的地壳变化进行了总结与讨论,并提交了层析成像与位场反演的结果.认为中国东海地区的重力场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源于深部结构,而冲绳海槽盆地的形成应与大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作用有密切关系.同时认为,菲律宾岛弧具有较特殊的结构,莫霍面下凹,上地幔顶部有较低速度的片状体存在,根据判断,南海与太平洋板块沿菲律宾岛弧在这里呈现出对冲的特点。  相似文献   
48.
胥颐  徐戈 《内陆地震》1995,9(1):54-61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是目前国内同类台网中孔经最大、直传距离最远的全无线传输网络。对于控制乌鲁木齐及北疆部分地区的地震活动起到重作用。除了传统的模拟信号记录外,实时事件数字采集和相应数据处理系统成为该台网的特色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信道及参数选择、运行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使用1993年9 ̄11月发生在相应区域内的地震对采集效果和定位能力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49.
天山的壳内高导层与震源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颐  王克元 《内陆地震》1995,9(2):112-117
对天山地震区存在的壳内高导层和高导层所在地区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研究,发展地壳中部的高导层与地震带的震源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震源深度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趋势,而且与高导层的埋藏深度相当。研究认为,高导层是表征深部震源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它的形成与存在既有内在的原因也应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0.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the Tianshan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颐,朱介寿,刘志坚,张华卿,朱燕)3-DvelocityimagesofthecrustanduppermantleoftheTianshanarea¥YiXU;Jie-ShouZHU;Zhi-JianLIU;Hua-QingZHANGandY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