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1590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林邦慧  胡小幸 《地震学报》1990,12(4):348-356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象.研究结果表明: (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份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后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象.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至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象. 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842.
谈云志  胡新江  喻波  刘云 《岩土力学》2014,35(Z1):121-126
开展3种不同温度作用下粉土的持水特征曲线(SWRC)试验,测量脱湿过程中土体的体积变化,修正体变对体积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湿过程中粉土体积发生明显收缩,孔隙比由0.675降低到0.645左右,不同温度作用下的最终孔隙比相差仅为0.003,说明粉土的变形对温度不是很敏感;温度对粉土持水性能影响显著,粉土的进气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基质吸力为50 kPa时,不同温度下粉土持水性能差异达到最大值,20 ℃、30 ℃、40 ℃时的体积含水率分别为0.397、0.361和0.338;粉土的体积含水率随温度越高逐渐减小,但彼此之间的差异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弱。孔隙中水的物理特性以及水、气的赋存状态是不同温度下粉土持水性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3.
琼北第四纪玄武岩化学风化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锦江  胡碧茹 《地质科学》1992,(A12):295-301
  相似文献   
844.
层析成像是现今地震勘探开发处理中的常用手段,针对传统走时层析反演中角度覆盖问题,利用正则化约束加以解决,利用角道集的拾取拟合来判断实验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不再利用原始炮记录拾取剩余时差,利用深度残差与走时残差的线性关系提高走时残差的拾取精度。以三层洼陷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试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演更新偏移速度场,得到更精确的偏移成像结果,对于小尺度地质构造可以精细刻画。   相似文献   
845.
利用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技术,对40余个取自四川盆地北部石龙场和元坝地区不同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其重排藿烷组成和分布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的丰度相差悬殊。石龙场地区Ro值为0.8%~1.0%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岩中,各类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检出了17α(H)-重排藿烷、18α(H)-新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3个完整碳数系列。它们的相对含量大都数倍于规则藿烷,是该层系烃源识别的分子标志。而在相邻的元坝地区相带、岩性相近的这两层段高成熟(Ro值主要在1.4%~1.9%)烃源岩中,藿烷类化合物出现异常变化,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很低,可能与干酪根在高热演化阶段生成的规则藿烷比例较高有关。烃源岩中高丰度重排藿烷并不取决于其绝对含量的高低,而在于它们相对于规则藿烷的富集。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是导致重排藿烷相对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机质生源中的细菌组成可能更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烃源岩达到高成熟阶段时,藿烷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不再受控于热化学动力学机制,各类重排藿烷均按一定比例分布,基本失去了其地球化学属性。区内中、下侏罗统原油中重排藿烷的组成和分布也随热演化程度而变化。它们在成熟原油中极丰富,而在高成熟原油中则很少,与烃源岩存在对应关系。经油—岩对比,认为这些原油来源于所在层位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46.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分布于基岩裸露地区,很少涉及覆盖区。为了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未来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必须向覆盖区推进。所以,利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按照地质填图的要求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数据融合与综合分析,是实现覆盖区智能化地质填图的关键环节。以浅覆盖森林沼泽区为例,充分利用航空磁测、土壤地球化学等结构化数据和遥感影像、地表地质等非结构化数据,开展聚类分析与人机交互深度学习2种算法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数据的聚类分析无法进行有效的地质单元划分,而利用多源数据进行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预测模型结果图件经检验与实际地质单元基本一致。本次试验,充分利用了机器学习功能和特殊算法,实现了计算机代替地质人员进行地质填图的探索,为森林沼泽区地质填图工作中设计地质图、工作部署和成果总结提供了示范案例,为覆盖区智能地质填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47.
胡官兵 《江苏地质》2019,43(3):460-468
西双版纳地区地处云南横断山系纵谷南段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出露地质信息少,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获取该地区更多的地质信息,配合使用Landsat 8 OLI、SPOT 6、Sentinel-1A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建立的解译标志,提取区内地质构造信息,大至宏观上的大地构造背景信息、小至露头尺度构造信息,并详细分析区内各类型线性断裂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与地质意义。提取的构造结果表明,原地质构造与解译构造吻合度较高,同时新解译出大量的线性构造。研究成果为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与特征认识提供了丰富的遥感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48.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融合技术是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完成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及组合等的处理,得出最终结论或决策的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对数据的综合与处理的过程。该技术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并迅速发展的技术分支,本文简述了图像融合技术的原理与架构、技术特点以及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图像融合的分类方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特点及新的进展,评述了图像融合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指出了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9.
为探讨外航道回淤特征,采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莱州湾东部航道回淤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航道泥沙输运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正常天气下,水流跨越航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下降导致的悬沙落淤是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淤积量有限。大风浪是造成航道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海底侵蚀来沙,河流来沙和沿岸输沙对航道淤积的贡献不大。从水深地形、泥沙来源、底质类型、水文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航道发生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50.
针对模块化小型 AUV 平台高速、宽带的数据通信需求和设备分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硬件采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架构,在较好地减少传输信号线,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同时提高 AUV 平台的设备间兼容性和通信速率。 控制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控制体系,由显控设备控制的任务层,控制计算机控制的自主层以及由微控制器节点控制的执行层,实现实时任务和控制命令的分离,减小任务层的运算量,方便软件的维护升级。 实航试验中 AUV 准确地完成了复杂的路径规划和地形测量任务,表明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 AUV 平台的通用化、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