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地壳现代流体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许多大陆地热体系和古代成矿流体中,尽管氢、氧同位素显示其中的水具有大气成因的特点,但其他证据显示其中的气体组分(如...  相似文献   
362.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墨江金矿床金厂组中下段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中段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根据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讨论了硅质岩的沉积(构造)环境。硅质岩的δCe,稀土元素对Ce/La-La/Yn图解、δ^30Si和Sr/Ba值的特征表明它形成于海水较深的沉积环境。根据硅质岩MnO/TiO2,Al/(Al Fe),(La/Ce)N,δCe和(La/Yb)N的特征推测它形成于大陆边缘-远洋盆地过渡位置。结合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 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认为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沉积环境可能为晚泥盆世后期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快速裂陷的深海槽盆,它不是哀牢山蛇绿岩套“三位一体” 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63.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ICP-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和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Co、Ni、Cu、Pb、Zn和Pt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均有较高的Co、Ni、Cu、Pb和Zn含量,并首次发现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中富含Pt。据此认为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卡林金矿床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64.
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的钨锡铜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燕山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地幔柱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特征综合分析后,初步探讨了地幔柱构造的岩浆作用和成矿制约。本文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不仅可能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浆大爆发,而且可能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365.
吉林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地区为我国东部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金、铜 - (多金属 )矿化集中区。成矿带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主要受控于中生代火山 -岩浆侵入作用 ,形成多种金、铜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带。在分析成矿带内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 ,即斑岩铜钼、火山热液金银、次火山热液金银铅锌成矿系列。将成矿系列控矿条件和火山 -岩浆侵入作用相结合 ,探讨成矿系列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66.
斑岩铜矿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6个方面:(1)斑岩铜矿与岩浆的氧化状态有关,只有氧化型岩浆才能形成斑岩铜矿,并提出了确定岩浆氧化状态的新标志;(2)岩浆中硫和氯的含量,存在状态,溶解度等对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3)岩浆能否较早达到水过饱和状态,并发生流体相的出溶是成矿的另一个控制因素;(4)俯冲板片释放出的流对对上覆楔形地幔的交代作用是形成含矿岩浆的重要环节;(4)岩浆混合或底侵作用可能在某些斑岩铜矿成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提出了一些新的成矿及找矿标志,如早期磁铁矿蚀变相。  相似文献   
367.
闽东南的海边斜闪煌斑岩脉和赤湖辉长岩脉分别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新世,为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Al、Na_2O>K_2O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以橄榄石、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海边和赤湖基性岩脉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特征,不相容元素蛛网图显示出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以Nb、Ta、Ti负异常为特征;海边和赤湖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_N分别为5.0~10.9和11.2~12.0。具有高Sr同位素初始值和低ε_(Nd)(t)值,海边的(~(87)Sr/~(86)Sr)_i:0.70577~0.707574,ε_(Nd)(t):-8.1~-1.8,赤湖的(~(87)Sr/~(86)Sr)_i:0.70547~0.70552,ε_(Nd)(t):-0.2~0.6。根据Sr、Nd同位素、微量元素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本区基性岩脉的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地壳物质混染。通过Sr、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认为地幔源区的演化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消减洋壳携带的海洋与陆源沉积物参与地幔源区的混合,形成本区基性岩脉的富集地幔源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特别富集是俯冲流体与沉积物共同参与源区演化的结果。海边和赤湖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性质应为活动陆缘拉张带(或裂谷带)。晚白垩世和古新世,闽东南发生了地壳拉张事件,与中国东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壳拉张期次是一致。  相似文献   
368.
陕西八方山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赋存在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富SiO2酸酐型热水同生—交代沉积作用形成热水同生沉积微相(层状硅质岩)、热水同生交代微相(微晶石英岩及硅化灰岩);富Fe^2 - Mg^2 碳酸盐型热水同生沉积作用形成层状含铜硅质铁白云岩;在同生断裂附近,因热水液压致裂-隐爆作用形达含铜黄铁矿硅质铁白云石角砾岩;富Na^ 铝硅酸盐型/富Fe^2 、Mg^2 碳酸盐型热流体在同生断裂中形成热水充填微相(穿层脉状钠长石碳酸岩);低温热卤水(富F、Ba、B、As、Sb)形成热卤水同生沉积微相。矿质大规模沉淀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因素为: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在单一成分热水体系的温度、压力改变而发生快速化学沉淀;不同成分、性态的热水混合后,强烈的酸—碱作用及Eh-pH剧变等,触发热水体系失稳,引起矿质大规模沉积。[SiO2]和F可能是重要的矿化剂。  相似文献   
369.
湘南汝城盆地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系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基性火山岩系具有同一岩浆源区。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弱的LILE富集和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具有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源区同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和来自先前消减残留板片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双重改造作用。在陆内拉张构造条件下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是制约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0.
本文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鲁西地区淄博盆地几个岩区的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了探讨。脉岩的K-Ar年龄(72.2~116.3 Ma)表明其为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显示该脉岩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脉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同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6.308~38.329;^207Pb/^204Pb=15.170~15.632;^206Pb/^204Pb=16.658~18.470,可以和下地壳组成相比,暗示成岩过程中存在大量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岩浆在构造上受控于燕山造山带坍塌和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山东段)的活动(左行平移和伸展),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性。这暗示岩浆早期鲁西地区存在古大洋板块(苏-鲁洋)的俯冲作用(即古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