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波 《大气科学》1995,19(6):741-746
本文首次提出了22°晕的折射—衍射理论,计算了几种冰晶大小平均值ā和标准差σ情况下22°晕的径向光强度分布和色品坐标,给出了相对光强度曲线和色品曲线。探讨了冰晶大小及其分布对22°晕光强度和颜色分布的影响。理论计算的22°晕光强度分布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事实上,22°晕是一种折射—衍射晕。  相似文献   
42.
胡波  杜惠良  滕卫平  肖云 《气象》2006,32(1):74-77
以热带气旋降水云区的云顶亮温和1小时云顶亮温差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以实况1小时的雨量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建立了4类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分别为点模型、线模型、小面模型和大面模型。通过大量的人工神经网络试报表明小面模型能较好地抓住热带气旋红外云图中的主要降水影响因子(移向、移速、云顶亮温、发展率、云顶亮温梯度),具有“过拟合”现象低、泛化性能高、预报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3.
γ能谱法和X-荧光法在新疆阔尔真阔腊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伽玛能谱法和X—荧光法组合在残积土发育的新疆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组合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间接找金方法。不同类型的蚀变带,具有不同的伽玛能谱和X—荧光特征。二者的结合使用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热液蚀变带,同时为在阉尔真阔腊金矿区及外围进行金矿体的定位预测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44.
浙江省夏季干旱主要气象条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降水距平、降水变率、Z指数方法和自然正交函数开展(特征向量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夏季降水分布、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西金、衢、丽地区夏季降水少,是易发生干旱的区域。  相似文献   
45.
用云团强中心附近最大亮温梯度区判别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1996~2001年5~7月GMS红外云图资料,分析了GMS红外云图云顶温度与对应的地面雨量站的1 h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团降水最强的区域既不是出现在云顶温度最低的区域,也不是出现在云顶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而是出现在云团强中心附近的云顶最大温度梯度区移动方向大约4个像素的地方.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统计了云团最强降水与最低云顶亮温和发展率等因子的关系,然后根据云团强中心附近的最大亮温梯度区的移动来估计云团未来1 h强降水可能的强度与落区.  相似文献   
46.
北京2004年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辐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04年3月27~29 日北京沙尘暴期间观测的辐射、气象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资料,分析了该过程的地面辐射、气象要素以及气溶胶与辐射相互作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紫外辐射的衰减与可见光辐射强度衰减规律不一致.紫外衰减主要受到细粒子浓度影响,同时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重与气溶胶中细粒子含量成负相关;而可见光辐射强度衰减与总辐射衰减同步.辐射变化和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结果均表明,此次沙尘暴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细粒子累积期、外地沙尘输入期和清除期.在沙尘暴期间地面一直维持一个低压、干冷的状态;当过程结束后,气压急剧增高,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高压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47.
北极遥感海冰密集度数据的比较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2年夏季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走航观测的海冰密集度数据(OBS-SIC),初步评估了7种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海冰密集度产品(PM-SIC)。7种PM-SIC因传感器和反演方法不同,分辨率差异较大(4—25 km)。在海盆尺度的海冰范围反演上7种PM-SIC基本相同,但对小范围浮冰区的反演差异较大。与MODIS可见光图像对比发现,MASAM数据(4 km)对局部小区域海冰刻画较好,是研究近岸区域或海峡岛屿海冰覆盖范围或面积时的首选产品;7种PM-SIC纬向平均后对比分析显示,不同PM-SIC对网格内是否存在海冰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对网格内海冰所占的比例(密集度)判断差异较大。结合OBS-SIC按航线、区域、密集度大小3种不同情况对7种PM-SIC进行分类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基于AMSR2传感器的AMSR2/ASI和AMSR2/Bootstrap数据与OBS-SIC偏差较小,平均偏差约±1%,均方根偏差仅11%和12%;而SSMIS/NT数据的偏差最大,平均偏差约–15%,均方根偏差为21%,其严重低估了网格内的海冰密集度值;因此具有更高分辨率的AMSR2/ASI数据(6.25 km)是关注海冰密集度大小时的首选产品。  相似文献   
48.
科技变革是全球海洋治理程度不断深化的动力,但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历史上前三次科技革命在提高国家海洋活动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海上安全领域的竞争。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新技术能够促进海洋治理主体多元化,提升海上搜救效率和海域感知能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国海上竞争加剧、新的治理真空和技术非法扩散等新的治理难题。作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行为体,中国需要在运用新技术时保持自我克制,积极推动构建技术发展的相关国际规范,推动国际合作,并加强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49.
基于ARIMA模型的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谭涵 《测绘通报》2019,(6):112-116
详细论述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稳性分析、模型识别、模型评价和模型预测的过程,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求和(ARIMA)模型对2016年6月29日-2017年10月4日共计461 d的边坡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利用ARIMA模型对边坡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具有可行性,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施工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0.
2017-08-08九寨沟Ms7.0地震给当地人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后重建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取九寨沟地震区震后2017-08-14—2018-07-01的Sentinel-1A数据作为SAR影像,采用小基线集技术监测该地区时间序列形变。研究结果基本查明该区域的整体形变情况,并从中找到下沉较为明显和形变规律异常的区域,为震区灾后重建、地表形变监测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