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鄂东南铁山地区主要河流流经区土壤、植物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及其富集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西港河流域下游局部地段形成Cu、Zn、Ni、Cd、As重金属元素的土壤污染,东港河流域下游局部地段形成Cd、Cu、As、Pb、Zn重金属元素的土壤污染,植物中已经形成Cd、Zn元素的超量富集.其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与冶炼厂废水和尾矿坝渗漏水有关,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则受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和植物吸收性能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2.
湖北大冶灵乡铁矿接触带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治灵乡铁矿为鄂东南矿集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受大理岩与闪长岩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灵乡矿区矿床大体呈"井"字形分布,自西向东可分为西、中、东3个矿带。利用灵乡矿区35幅勘探线剖面数据,基于三维建模软件GeoMine3D建立了灵乡铁矿床接触带和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灵乡矿区东矿带为面状接触带,西矿带为囊状接触带,中矿带为介于囊状接触带与面状接触带之间的过渡型接触带。囊状接触带是一种圈闭构造,其成矿地带较为分散;面状接触带成矿部位相对集中、规律性明显,主要位于接触带的凹部和上部;过渡型接触带控制的矿体主要沿接触带分布。研究表明囊状接触带有重要的成矿控矿意义。  相似文献   
23.
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床产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段西南侧的高龙穹隆核部附近,金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与三叠系细碎屑岩的接触带上。金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与矿区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相近,前者为133.91×10-6,后者为133.22×10-6,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平滑的右倾斜式,其中轻稀土元素段为向右倾斜的斜线,而重稀土元素段则为平坦的直线,说明二者的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金矿石及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中La和Ce富集,Eu亏损。金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及其组成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石英脉及粗晶黄铁矿的明显不同。这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与三叠系地层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地中海西部的Tyrrhёnien海是一个构造十分复杂并且正在发生大洋化的现代海盆,其发展史似乎受到向Cala-brais岛弧之下俯冲的Ionien洋壳的控制.各种成分的陆地火山及海底火山在整个地区广泛分布(碱性、钙碱性海底拉斑玄武岩).位于意大利Naples和stromboli之间的Pali-nuro海底火山屹立于Calabrais大陆边缘的海岸地带,高出海底近3000米(最大海拔高度约70米).这座在更新世形成的海底火山主要由钙碱性及碱性熔岩组成.但是,对其形成的机理及其构造性质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岛弧作用或盆地活动边缘的膨胀作用).然而无论其成因如何,这座火山的形成无疑受到了板块俯冲作用的控制.人们曾在这个火山系统的若干个火山口中进行取样、钻探)得到了大量块状硫化物和矿化淤泥的标本.其中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铜的硫-砷化物(如块硫砷铜矿、砷黝铜矿等)、自然铜(?)、自然银,辉铋矿、辉锑矿、黄铁矿及重晶  相似文献   
26.
近15年来,人们在裂谷地带所作的有关金属成矿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对红海沟中金属沉淀物及伴生热卤水的研究,人们积累了大量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科研资料.同样,人们在东太平洋海脊地区所作的调查研究也大大丰富了有关金属成矿作用的知识.在这些海脊地区,在与正常海水接触的海底地热卤水中形成了金属硫化物沉淀.而且,大陆上某些地热田中所见到的热液及其沉淀物又给人们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只是从矿物学的角度研究这些现象,其主要工作地点也仅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索尔顿海)、新西兰(Brodlands、Wairakei)及苏联(Cheleken半岛)等地.硫化物的沉淀速度要比人们预料的大得多,甚至在某些场合实际上成了一种干扰地热开发工作的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7.
闽中地区中新元古代东岩组地层的含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建华  胡明安 《中国地质》2006,33(2):418-426
闽中地区中新元古代东岩组变质岩为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矿源层。东岩组地层由3个基性、酸性火山喷发 (溢)沉积旋回组成,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每一火山旋回都是由基性开始、酸性结束,火山喷发间歇特别是每一旋回结束期间常出现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铅锌银矿多与基性火山岩相伴。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揭示了东岩组变质岩原岩具有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块内部张性环境。  相似文献   
28.
黄松  李江风  胡明安 《地理研究》2007,26(2):287-297
受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新疆地质遗迹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本文以影响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深大断裂和大地构造单元为主要依据,首次建立了包括5个地质遗迹带、13个地质遗迹区和35个地质遗迹亚区的新疆地质遗迹三级区划系统,设计了地质遗迹的数量、级别、类型、保护开发条件等4类定量表征指标和8项具体指标因子,对新疆地质遗迹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全面刻画和定量表征,最终根据各项指标数值的优劣程度对二级区划单元进行分类,为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的新疆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布局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二级区划单元中北天山、西昆仑、南天山、北阿尔泰地质遗迹区为优异(Ⅰ级),吐哈、准中、塔东、东昆仑-阿尔金、中昆仑、塔西区为良好(Ⅱ级),南阿尔泰区为一般(Ⅲ级),准西、准东区为较差(Ⅳ级)。  相似文献   
29.
四川石棉田湾金矿床中含有原生型干酪根和迁移型有机流体,在成矿期间由于含矿热液的改造,原生有机质发生热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构成容易迁移的有机流体。同时,地表下渗的大气降水携带了细菌类微生物,对原生有机质进行生物降解,并生成硫化氢类还原物质。当含矿热液与有机流体及硫化氢混合时,促使矿液中金络合物被破坏,导致自然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30.
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对鄂东南大型矿业基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效益、矿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鄂东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以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