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51.
Climatologically, June is usually the wettest month in Hong Kong. With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summer monsoon, the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June is also large. As Hong Kong i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peripheries of different monsoon regions, the variability of June rainfall largely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various monsoon system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w index comparing the relative condition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pective monsoon indices WNPMI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mmer monsoon index) and UMI (unified monsoon index). It is shown that June rainfall in Hong Kong and its vicinity is better correlated with this new index than either WNPMI or UMI alone. Based on the signs of the new index in conjunction with those of WNPMI and UMI, a framework to stratify the monsoon conditions int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together with a simple scheme to summarize the associated rainfall responses is formulated. This study highlights how the rainfall variability on a local or regional scale can be quantified by the broad-scal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monsoon systems.  相似文献   
352.
为明确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的沉积发育相带展布和层序地层格架下礁滩体的发育迁移规律以便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钻、测井资料解析、单、连井剖面解剖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礁滩体发育的沉积亚相主要为生物骨架礁、灰泥丘、粒屑滩和滩间海。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SQ1,SQ2,SQ3层序主要发育灰泥丘和粒屑滩及其复合体;SQ4,SQ5,SQ6层序普遍发育以礁核为主的高能环境礁滩相沉积;SQ7,SQ8层序主要发育滩间海。在高频层序格架中,微地貌和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了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短暂的构造稳定期和适度的海平面上升是礁的主要生长期。良里塔格组内礁滩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中,在四级层序格架控制下由台内缓坡向台缘高处迁移。研究区东部比西部具更高的碳酸盐岩生长率,生物礁滩更发育,在海平面下降背景下更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53.
徐淮地区在构造上属于南华北板块,拥有华东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徐州煤田、淮北煤田与淮南煤田,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普遍发育,但针对该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的研究成果少见。通过对宿州3-1钻孔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泥页岩进行系统采样,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揭示该地区二叠系有效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发育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有机碳含量较高,山西组优于下石盒子组;有机质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354.
通过对湖南省14个地市州的集体土地房屋补偿价格和物价指数的调查,利用Moran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房屋价值补偿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GWR模型对物价驱动的拟合优于典型OLS。房屋价值补偿与物价指数存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且物价指数在空间上显示了对房屋价值补偿的非平稳性,具有空间差异性特征,UCPI、RCPI、PPI呈负向影响效应,而CPI、RPI呈正向影响效应。RCPI与PPI对集体土地拆迁补偿价格的影响较其他物价指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55.
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烃类热氧化的机理尚不明确,特别是参与反应的氧化性物质有待厘清.就此,在已证实发生该反应的准噶尔盆地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开展了针对性研究.在岩心描述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岩矿鉴定、全岩和微区主量元素以及铁价态分析.结果 表明,百口泉组岩心呈现出褐色与灰色—灰绿色层段的不规则分布,颜色变化不受岩性界面和沉积构造的限制,显示出灰色—灰绿色层段为埋藏期还原性含油气流体改造的产物.褐色向灰色—灰绿色的转变是岩石中赤铁矿被消耗并伴随绿泥石生成的结果.赤铁矿含大量Fe3+和少量Mn3+/4+,二者均参与了烃类热氧化反应,其含量差异导致伴生的绿泥石富Fe少Mn.赤铁矿大量参与反应,指示烃类热氧化可能在陆相含油气盆地深层普遍发生,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56.
为定量评估多元环境因子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探索区域红树林生境适宜性和修复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应用最大熵模型评估厦门湾红树林生境适宜性,叠加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红树林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在生物气候、地形、水质、沉积物、水文等5组环境变量中,影响厦门湾研究区内红树林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类型为温度、地形和水质。在单项环境因子中,离岸线距离、营养盐浓度、盐度等对厦门湾红树林生境适宜性的贡献度最大。适宜性和修复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九龙江河口、翔安下潭尾、海沧东屿等区域。与现存红树林的分布相对照,理论上还有约406.4 hm^2的高修复潜力区和1001.2 hm^2的中修复潜力区可考虑用于未来红树林修复。现有的保护区和修复工程已基本覆盖了上述大部分区域,未来厦门湾内的红树林修复选址可考虑泉州市安海湾沿岸、龙海市九龙江河口、漳州港沿岸和附近岛屿。本研究尝试采用新兴模型方法判断红树林的综合适生条件,并实现空间化、定量化的评估,其结果可为红树林修复选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区域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57.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s a key exploration target in this petroliferous basin. As there are four sets of potential source rocks (e.g., Permian, Jurassic,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sequence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re likely complex.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is complexity in order to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g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geological studies. Based on petroleum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i...  相似文献   
358.
胡文雄 《东北测绘》2012,(10):97-99
以GZCORS系统为例阐述了COR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对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空间框架基准及应用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CORS系统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9.
香港城市与郊区气候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香港天文台近年的研究显示,香港的气温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增强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及本地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除温度外,香港因受城市化影响,相对湿度在城市与郊区之间亦有很明显的差异.选取1989-2006年较能代表香港市区与郊区情况的气象站每小时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初步比较了香港市郊温度和相对湿度差异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试图分析这些差异变化与城市化影响的关系.结果显示郊区的气温变化幅度比市区大、变化也较突然,市区晚间至清晨气温较郊区为高;日间情况大致逆转,但气温差别幅度不及晚间.一年之中,城市化效应在冬季最为显著,春季则最不明显.市郊相对湿度的差异同样很明显.晚间至清晨市区相对湿度较郊区为低,日间相反.  相似文献   
360.
香港能见度、大气悬浮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2005年赤角能见度及东涌悬浮粒子(PM2.5)浓度的每小时数据,发现PM2.5 浓度与能见度(撇除雨雾及相对湿度≥95%的个例)呈倒数关系,相关系数约为0.8.此外,出现低能见度(能见度低于8 km,而雨雾及相对湿度≥95%的个例不计)的每月总时数与月平均PM2.5浓度都呈现相类似的季节趋势,即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利用HYSPLIT作反轨迹图分析显示这现象跟影响香港的空气来源有关.来自内陆的轨迹中,出现低能见度的日平均时数及日平均PM2.5的浓度,分别远高于来自海洋的轨迹.文中还分析了一个有热带气旋接近本港的个例,论证气象条件对能见度及PM2.5浓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