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洞子沟银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产于中元古代裂谷的银多金属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在过去的研究中作过报道 ,但对其成矿时代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中切割矿体的辉绿岩脉进行Sm Nd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Pb同位素的分析 ,认为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和中元古代团山子期 -大红峪期火山喷发作用有关 ,其成矿年龄应为 1683~ 152 1Ma ,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32.
33.
应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0年8月间,短期考察了苏联西近贝加尔地区的构造地质。苏联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将该区作为典型地区,开展了地层、构造,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资次重点考察了构造地质方面,这不仅在取得成果本身,而且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方面,都使我们得到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4.
引言西澳卡姆巴尔达维克托利金矿位于太古宙伊尔岗地块中东部的诺西曼-威卢纳绿岩带。卡姆巴尔达地区主要由层状变质科马提质熔岩、科马提质玄武岩、富-Mg玄武岩、拉斑玄武质玄武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这些层序在构造上并列于长英质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层序。卡姆巴尔达地区和大部分诺西曼-威卢纳带的构造以北-北西直立断层带和遍布的北-北西构造系为主,大片区域应变发生在可能延展数百公里的这些断层带内。泥质岩组合表明,卡姆巴尔达地区岩石的最高变质作用为低角闪岩相,维克托利矿区的进变质或退变质组合明显取决于局部碳酸盐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35.
北岔沟门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体.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岩体进行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建立其年代格架并探讨岩石的成因演化.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颗粒级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所研究的岩体主要有三期早三叠世(245~250Ma)、晚侏罗世(140~147Ma)和早白垩世(125~137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钾含量、准铝质,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为橄榄玄粗岩系列.岩石不同程度地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和大离子亲石性元素(LILE)解偶等特点.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BaSr和低BaSr两种类型,其中高BaSr型具有高Al2O3(≥15%)、Sr(≥400×10-6) 和低Y(≤18×10-6)、Yb(≤1.9×10-6),高的Na2O/K2O(>1), Sr/Y(>20)、La/Yb(≥10)比值;较高的Mg#(38.47~57.78)、具正的或弱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与埃达克岩具有某些相似性;而低BaSr型岩石SiO2、K2O、Y、Yb含量相对较高、Al2O3、Sr、Ba含量相对较低、具明显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尽管两类岩石在时空上密切共生,但可能具有不同的源区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侵入岩总体形成在加厚地壳的构造背景下,与底侵作用或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6.
金在热液系统中的搬运和沉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了解热液金矿床形成的关键就是要了解在高温高压下含水电解溶液中金络合物平衡的化学知识,关于热液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的稳定性和化学计算(法)至今我们了解甚少,因此我们要了解的溶液中由于温度、压力、氧化电位、PH的变化,溶液中不同成分活度扰动而导致金沉淀的条件是非常有限的,本文目的,只是讨论一下在成矿溶液中金搬运和沉淀的问题,并在我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就金在热液中的搬运稻沉淀的控制机理谈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