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我們有机会对祁連山某黄铁矿型銅矿床作了一些工作。本文着重对矿田构造和矿床成因进行討論,所提出的看法,可能存在錯誤,敬希閱者提出批評和指正。  相似文献   
22.
该文对小营盘金矿的两期主金矿脉-钾长石英脉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测得年龄值分别为1826±31Ma和1800±14Ma,确定为吕梁运动时期在强烈区域退变作用下的一次金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对索虎沟金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金的成矿作用的研究基础上,对煌斑岩的归属、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着重对金矿脉与煌斑岩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进行了剖析,最终确立了索虎沟金矿的煌斑岩成矿模式。煌斑岩与金矿代表了同一构造岩浆活动中两次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热事件的产物,与上地幔和下地壳的局部重熔和岩浆分离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24.
山西五台山地区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地区是中国典型的太古宙条带状铁建造发育区。 系统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条带状铁建造稀土元素组成与北美页岩相比, 具明显的正铕异常, HREE相对富集, 而Zr、Ba、Sr、Pb等属酸性岩类强烈富集的不相容元素,相对于 上陆壳明显亏损, 结合现代海底热流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条带状铁建造为古海底热流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 其形成与五台山地区太古宙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冀北蔡家营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元古代是蔡家营矿床的重要的成矿期,在本区古元古代裂谷活动中,发生了海底火山的喷发和沉积作用,除喷出大量的基性岩浆外,形成了红旗营子群火山-沉积岩地层,还有大量成矿物质的堆积,顺层形成块状硫化物矿体,后经上隆拉伸和挤压褶皱等强变质变形作用,使层状矿体发生了“变质重就位”,部分形成脉状(或囊状)矿体。随后,又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的叠加,使矿体再次经受了活化改造,有可能又有新的成矿物质加入,使矿体最后定位。故本矿床的成因应为多种地质作用下的多成因的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变形改造-热液叠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6.
冀北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要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已知矿床不同级序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客观属性的分析,研究了冀北地区铅锌银矿床成矿的地质要素液为成矿地质属性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一定匹配和耦合规律,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在空间上的耦合,与不同尺度的接触带构造在时 匹配,构成了四维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27.
该文对小营盘金矿的两期主金矿脉一钾长石英脉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测得年龄值分别为1826±31Ma和1800±14Ma,确定为吕梁运动时期在强烈区域退变质作用下的一次金的成矿作用。认为张宣地区至少存在两期金的成矿作用:1.古元古代与区域退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液金矿成矿作用;2.海西一燕山期与重熔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8.
张宣高变质花岗岩-绿岩带内早期花岗质侵入体是以英云间长岩和花岗间长岩为主体的TTG岩系,经历了麻粒岩相高级变质作用的改造,已变质成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的片麻岩类岩石。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390±19Ma。紫苏花岗岩属典型岩浆成因侵入岩,其侵位成岩时代为2390±24Ma,是区域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期间长英质熔浆直接结晶的产物。钾质花岗岩类具多种不同的岩石类型,为一系列小规模的富钾质花岗岩侵入体,是与紫苏花岗岩同一构造岩浆活动事件的产物。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时代的一致性,表明了本区太古宙末-古元古代早期,由于大规模构造运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由峰期变质条件向相对低温低压条件演化、花岗岩-绿岩带基底岩石由地壳深部向地壳浅部抬升、并同时伴随紫苏花岗岩及钾质花岗岩等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的区域地壳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9.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0.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