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横穿北京云蒙山东部的白垩纪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云蒙峡剖面中,主体岩石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普遍发生了脆性-韧性变形。糜棱岩中的残斑为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糜棱岩中一类斜长石基质与斜长石残斑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斜长石残斑机械破碎的产物,未经历动态重结晶。另一类斜长石基质的An值明显高于斜长石残斑的An值,表明此类斜长石基质经历了动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中钾长石基质的Or值略大于钾长石残斑Or值。本文根据糜棱岩中经历动态重结晶的斜长石基质和钾长石基质,采用二长石温度计估算的糜棱岩韧性变形温度条件为450~630℃。发现随着背离云蒙山岩基的方向,自西而东,大水峪糜棱岩带的韧性变形温度条件有明显的递降现象。  相似文献   
62.
滇西无量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量山构造带位于滇西兰坪-思茅盆地中段西侧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复背斜。在复背斜中部发育北北西-南南东向的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部剪切带变质作用达绿帘角闪岩相的蓝晶石带高于绿片岩相黑云母带的围岩。用共生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压计计算得到中部剪切变质带西缘变质温度为600 ℃~650 ℃,压力为5.6 kba,东缘温度为550 ℃~600 ℃,压力为5 kba左右。结合同构造期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成分和多硅白云母b0值的分析,首次在滇西提出该剪切变质带是进变质的,以不均一的、非连续的变质作用为主要特征,与区域变质作用不同。无量山中部韧性剪切变质带的进变质作用与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强度有关。岩石变形愈强,变形能就愈大,随之转化成的热量就愈大,该热能参与到岩石变质作用中,提高了岩石的变质程度。这一思路有可能成为研究变形与变质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2013年4月代县地震台观测的茶房口流动水准、眉音口流动水准、大石口流动水准、小磨流动水准测线测量结果较2013年2月变化大.经异常落实,认为代县地震台2013年4月4条测线测量结果变化较大与本期更换新标尺有关,且高差大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大,高差小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4.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及裂隙网络的制约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经历了侏罗世逆冲推覆活动与白垩世的伸展构造,先压后张两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条区域性断裂,其导水性能大为增强。裂隙中频度较大的NE和NW向是优势裂隙,表现出构造节理的共轭特征,多高倾角或直立,导致雨水的直接下渗;在裂隙交汇带构成了区域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存储空间,控制了白岱、甘池-长沟、高庄-石窝富水区的形成以及岩溶泉的出露,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从区域地层(岩体)中老外新分布,环状、放射状断裂的展布,轴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幔源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研究认为鲁西地区北西向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了深部华北地幔亚热柱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导致其减压释荷形成深熔岩浆,强烈而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表现出岩浆基性程度由高变低、侵入深度由深变浅、围岩蚀变由强变弱的总体演化趋势.幔枝构造演化对内生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带动围岩一起隆升,形成了典型的鲁西幔枝构造.其顶部发育的拆离掀斜断块,使部分内生矿产被抬升到浅部.  相似文献   
66.
胡军  王核  慕生禄  王敏  候学文 《地质学报》2017,91(6):1192-1207
南屏雪山早古生代花岗岩体位于西昆仑甜水海地块东段,主要岩性为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485Ma)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528Ma)。化学组成上,两者均具有高硅、富碱,贫TFe2O3、MgO和CaO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两者均富Rb、Th、U、K、Pb和轻稀土,贫Ba、Sr、Nb、Ta、Ti和P,Rb/Sr、Rb/Ba、Nb/Ta和Y/Yb比值高,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其Zr、Nb、Ce、Y等高场强元素均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偏低,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判别表明南屏雪山花岗岩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均具有较均一的正εHf(t)值(0.9~5.3和1.4~5.6)和中元古代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118~1398Ma和1136~1396Ma),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分暗示两者可能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推测在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存在双向俯冲,南屏雪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则是在早寒武世-早奥陶世(528~485 Ma)原特提斯洋持续向南的俯冲消减-碰撞造山过程中,诱导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诱发区内中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至少两次部分熔融(早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7.
克立格算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克立格法是一种最优、线性(或非线性)、无偏内插估计量的方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克立格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文中介绍了克立格法相关的计算方法,并基于Windows编写克立格算法流程图,提出改进克立格算法的若干方法,包括:①强化数据预处理;②将基本滞后距和实验变差函数计算结合起来一并运算;③防止数据溢出;④选择快速有效算法求解克立格方程组.  相似文献   
68.
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次报道了鲁西地区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U Pb年龄结果。通过对斑状细粒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 1 8个样品点的分析 ,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数据 ,其中有 1 0个分析点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 1 6 7.9~ 1 83Ma ,加权平均值为 (1 75 .7± 3.8)Ma ;另外 8个分析点的2 0 7Pb/ 2 0 6Pb年龄为 2 5 0 2~ 2 5 5 4Ma ,加权平均值为 (2 5 1 8± 1 1 )Ma。二长斑岩样品仅获得 2个2 0 7Pb/ 2 0 6Pb年龄数据 ,在 2 4 85~ 2 5 1 2Ma之间。(1 75 .7± 3.8)Ma指示了铜石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中侏罗世 ,(2 5 1 8± 1 1 )Ma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新太古代五台期锆石的年龄。根据SHRIMPU Pb年龄结果 ,认为鲁西地区存在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 ,与之有关的归来庄金矿也在此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69.
候兰杰  陈兴长  陈慧  崔春龙 《岩土力学》2008,29(9):2572-2576
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卵石土地基动力触探击数和剪切波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它们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回归方程。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相关关系。为了验证该指数函数回归模型的可行性,选择了相似场地进行面波检测试验,试验结果与勘探结果完全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表面波法不但可以进行卵石土地基分层,而且还可以定量地评价其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0.
陕西周至安家岐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家峡金矿是周广地区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矿体规模大,金品位中等,呈似展状、脉状、透镜状产于罗汉寺岩群和丹凤岩群中,受南丹断裂带的控制。矿石质量较好,金主要以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金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矿床成因类型属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