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本文针对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交互性方面的需求及WebGIS在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RIA和WebServices的在线交互空间异构属性数据方法,分析相关空间异构属性数据类型,阐述相应数据模型和自定义WebServices的设计思路和基于该方法的四川省某县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2.
安徽省公益性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国林  吴泊人 《安徽地质》2012,22(1):55-58,62
水工环地质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为它服务的一项工作,社会需求是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安徽省围绕社会需要开展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前瞻性和战略性仍显不足,至今没有完全摆脱紧跟追随的被动局面。本文在总结安徽省水工环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布署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3.
利用S波分裂方法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重点研究了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利辛张村附近周边地区25 km内,自1999年蒙城地震台数字化测震仪器正式记录以来至2010年9月,ML2.0及以上地方震的单台地震波形,利用有关S波分裂方法进行处理,得到该地区不同时段的S波的偏振方向及延迟时间,为皖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及应力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64.
东波超镁铁岩体产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西段,与周边白垩纪沉积岩地层和火山岩以断层接触.航磁资料显示该岩体约400km2规模,地表出露连续,地下有一定延深.超镁铁岩体由亏损的地幔橄榄岩组成,主要有高镁的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属高镁型,分别为Fo=89.5~91.5和Mg#=90~91.5.但二辉橄榄岩中的Al2O3和CaO含量明显高于方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中单斜辉石Mg#=92~95,二辉橄榄岩的Mg#=92~93,两者的值也重叠.二辉橄榄岩中的Al2O3和CaO含量要明显高于方辉橄榄岩.这些均为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的典型特征.纯橄岩中的橄榄石Fo=92~93.2,其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Mg#=~93,但Al2O3和CaO的含量比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低.三种岩石的成分变化规律,反映了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差异.二辉橄榄岩铬尖晶石的Cr#值20~30,反映为典型深海橄榄岩特征,指示MOR环境.与其不同的是,方辉橄榄岩的铬尖晶石的Cr#=20~75,指示MOR和SSZ两者兼有环境.岩石的原始地幔标准化的REE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支持了上述的认识.东波地幔橄榄岩中的岩石学特征与产有大型铬铁矿床的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可对比,岩体中已多处发现块状铬铁矿石,其铬铁矿的Cr2O3含量56%~59%,表明东波是寻找铬铁矿大矿和富矿甚具前景的一个超镁铁岩体.  相似文献   
65.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微量元素中的深源元素低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说明物源为陆源物质,而陆源元素则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相当,反映沉积速度快;砂岩的REE北美页岩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变化平缓,反映典型的沉积成因特征;Th/Sc、Th/U、La/Th元素比值和La/Sc-Co/Th、Th-Hf-Co、La/Yb-∑REE以及砂岩函数判别图解显示囊谦古近纪盆地碎屑岩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拉斑玄武岩的混合。  相似文献   
66.
豆英状铬铁矿按其矿物化学组分分为高铝型(Cr#值为20~ 60)和高铬型(Cr#值为60~80)两类(Thayer,1970),在全球已报道的豆英状铬铁矿中普遍为在一岩体内只存一种类型的矿体,而在同一岩体内发现两种类型的铬铁矿体较少见.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岩体中首次发现同时存在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岩体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火山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在方辉橄榄岩中发现7处透镜状的铬铁矿矿体露头,矿石类型主要有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等.矿体长2~6m,厚0.5~2m,矿体的最大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与岩体的展布方向一致,矿石的Cr#=52~88,高铬型铬铁矿包括Cr-2~5矿体,Cr#值为63~89,高铝型铬铁矿有Cr-1和Cr-6矿体,Cr#=52 ~55.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角闪石、蛇纹石等.普兰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结构显示,岩体经历了强烈的部分熔融以及塑性变形作用,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MOR,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并且依据铬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识别出普兰地幔橄榄岩至少经历了3次不同的部分熔融,包括早期部分熔融(~10%)、晚期部分熔融(20%~30%)和局部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15%).对比其他铬铁矿矿体和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显示普兰豆荚状铬铁矿矿体与典型高铬型、高铝型铬铁矿具相似性,并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67.
西藏康金拉铬铁矿床刚玉中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康金拉铬铁矿石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大量的微粒金刚石和碳硅石等超高压异常地幔矿物,表明它们产在一个强还原的高压环境.本研究在铬铁矿石中还发现了刚玉及其中大量的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包裹体的种类包括简单氧化物,如金红石;自然钛;Ti-N、Ti-Si、Ti-C、Ti-Si-P、Ti-B等合金类;含稀土元素的硅酸盐矿物,以及一些未知矿物.结合对铬铁矿石中其他矿物的研究成果,认为康金拉铬铁矿石中的刚玉及其中的强还原环境形成的矿物组合形成于深部地幔.因此,康金拉铬铁矿石中的刚玉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带有高压环境信息的标志性矿物.  相似文献   
68.
总结了巨型钢框架结构三维非线性分析模型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塑性铰模型、简化塑性区模型和有限分割塑性区模型在巨型钢框架结构中的应用,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为了实现高精度和高计算效率分析模型在巨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中应用,讨论了纤维模型和三维壳单元模型,并简单概述了作者将这两种模型应用于巨型钢框架结构三维非线性分析的尝试性工作.  相似文献   
69.
选择了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偏心结构,首先在水平方向与形心主轴成一定角度输入反应谱,逐渐改变输入角度,寻找反应谱输入的最不利方向,并将其最大地震反应结果作为标准值,然后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4种反应谱输入方法分别对这些算例进行计算,并将其结果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偏心率较小的结构,4种输入方法给出的反应值,误差都很小;因此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对于偏心率较大的结构,除方法1外,其余3种方法给出的结果,有多项反应值的误差远超出工程的允许误差范围.因此应采用方法1,即在结构的两主轴方向同时输入反应谱,并将其反主谱值的比例调至1∶ 0.3.如此求得的反应值可相似于反应谱从结构的最不利方向输入时的值.  相似文献   
70.
北黄海盆地东部前中生界基底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唯一未获得油气突破及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盆地(朝鲜已在该盆地东部实现了工业性油气突破),朝鲜在东部凹陷的3口钻井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凹陷主体前中生界基底是下古生界(Pz1)地层,与上覆以砂泥岩为主的中-新生界地层在地球物理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该特征提供了以地球物理资料推断和确定中-新生界盆地基底特征的可靠性。通过重力、磁力及大量多道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北黄海盆地前中生界基底最大埋深约5.5 km,凹陷主体部位前中生界基底以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主,其东北角可能存在上古生界碎屑岩基底,而凹陷南部可能是元古界浅变质岩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