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59篇 |
地质学 | 181篇 |
海洋学 | 3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斜拉桥索塔三维相对基准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斜拉桥索塔基准放样及斜拉索预埋钢管的精密定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三维相对基准放样方法,并成功用于灌河特大桥斜拉桥主桥的施工放样。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方便、高效、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2.
1961-201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58个气象站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降水和风速资料,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主体正在变暖变湿,但是高原东侧部分地区正在变暖变干,同时高原整体风速都在减小。(2)升温主要是夜间的最低温度贡献的。不同地区升温速率有差异,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加快;三种温度都存在准8年周期震荡,其他短周期及更长周期震荡表现不一致。(3)降水量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并且出现过多次突变,突变时间分别为1965年、1977年和1995年,突变前后降水的变化速率明显不同,降水存在准4年和准10年周期震荡。风速存在18~20年周期震荡。(4)青藏高原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一载荷向量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正值,中心区位于94°E-97°E一带,说明青藏高原腹地是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5)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二载荷向量大体表现出高原主体与东部以及北部边缘地带变化趋势相反,即高原主体升温(降温)时,东部及北部边缘地带是降温(升温)的。 相似文献
103.
104.
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研究其自然灾害演变特征及粮食灾损规律,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基于Python语言编程获取1949-2015年中国31省市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构建灾害强度指数分析不同灾种的时序特征分异,利用趋势分析、ESDA方法分析不同灾种在省域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冷热区;再获取1949-2015年粮食种植数据,通过粮食灾损估算模型、定义粮食灾损率、地理空间探测器,计算并检验中国粮食损失时空特征及分异性。结果表明:① 相比受灾面积曲线,本文构建的灾害程度指数能够更好揭示自然灾害时序演变特征;② 1949-2015年期间中国两大主力灾害(洪灾、旱灾)交替出现,未来5~10年以洪灾为主;③ 灾种排序旱灾>洪灾>风雹>低温>台风,其中旱灾、洪灾受灾占比过半;④ 省域不同灾种间空间趋势变化特征明显,区域受灾面积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且北部灾种单一、南部多灾并发;⑤ 自然灾害受灾总和、旱灾、雹灾、低温空间上全局自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模式分布,洪涝、台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呈集聚模式;⑥ 1949-2015年灾害、灾损量、灾损率整体时序趋势呈现先升后降,2000年为临界点,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单因子解释力度差异显著,多因子交互均呈非线性增强关系,胡焕庸线两侧冷热点分布呈两极化且其重心向北迁移。建议政府加强除旱减雹(西北)、除旱排内涝(东北)、排涝防冻(中部)、排涝预台(东南沿海)等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西北(环境恶劣)、东北(中国粮仓)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保护区,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以保证中国粮食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5.
测量机器人控制网观测与数据处理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利用测量机器人构成移动式网观测及数据处理自动系统进行常规控制网观测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其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室内外试验和工程实践都表明砂土和软黏土一样, 也存在长期变形难以收敛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砂土的蠕变, 首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了砂土蠕变的变形机制, 得出砂土蠕变主要是由颗粒重组和颗粒破碎等机制引起的, 然后, 从引起砂土蠕变的内因和外因研究了砂土蠕变特性, 同时分析了一维和三轴蠕变试验中的变形特性, 得出含水率、孔隙水性质、应力历史、应力路径和应力水平等对砂土蠕变都有一定的影响。最后,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介绍了砂土蠕变模型, 并对今后砂土蠕变研究进行了展望。在对砂土蠕变的研究中, 离散元法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途径。未来可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 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砂土的蠕变将是土力学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梅文胜;韩木林;于安斌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261-264
地铁限界检测是地铁常规安全检测之一,地铁设备限界和隧道壁及附着在隧道壁上的设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超过安全距离就会侵限影响地铁的运行安全。将截取的隧道三维激光点云断面数据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用四叉树和二维点云最小外接矩形相结合的数据结构构建四叉树索引,设计一种四叉树最邻近点搜索算法来检测地铁限界是否侵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