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降水特征和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增强红外卫星云图和逐时雨量预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降水强度、范围与MCC云区的亮度温度值、不同亮温区云面积、云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在MCC生成-云发展到最强盛阶段之前,降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降水出现在-53℃、云面积达到最大之前1小时左右和MCC中心最冷云顶面积达到最大的时候。出现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MCC系统降水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最后根据MCC云系演变规律提出了MCC的降水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82.
贺姗  肖稳安  王学良  乐辉 《气象科技》2018,46(6):1291-1296
利用2007—2016年湖北省雷电监测系统获得的雷电资料,经过统计分析雷电流幅值、雷电陡度的特征,建立了雷电强度等级评估模型。采用对称不等间隔四级法,将雷电强度分为弱(Ⅰ)、中等(Ⅱ)、强(Ⅲ)和极强(Ⅳ)4个等级,并计算出各等级划分阈值。检验了分级阈值的合理性,同时用雷电灾害情况对分级结果作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雷电强度分级方法是客观可行的,能够为雷电灾害评估和等级划分、雷电预报预警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
利用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估计降水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条件气候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研讨面平均雨强与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时间的变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用1h间隔的数字化红外卫星资料估计降水的三种模式。通过对1991年7月5日、6日、10日降水过程的实例分析表明,对于日降水量的估计,效果较为理想。模式可用于与邓样时间和地点的相似气象条件区,且不需要对云进行分离和跟踪、考察对流单体的生命史演变过程,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84.
类似于降水量Z指标法对旱情的监测,进行了云参数监测旱情的研究,建立了云量监测的Z指标法。以1987~1992 年的总云量和高云量的候平均资料为基础,求出1992 年不同时段的Z值,得到以图形表示的各时段的旱情监测结果,并与同期降水量Z指标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表明,用云参数的Z指标法监测旱情是可行的。由于云参数既容易获得又不受地区限制,所以云参数监测旱情的Z指标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TCFM技术的卫星导风数据在台风模拟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傅里叶相位分析方法与最大相关法结合的云导风技术TCFM(Techniqu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Fourier phase analysis and maximum correlation), 对2005-08-05的强热带风暴“麦莎”天气过程中静止气象卫星得到的30min间隔云图时间序列进行导风计算, 并将导风结果应用于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结合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 对台风“麦莎”登陆前的过程进行模拟。尽管洋面上常规资料稀缺, 但卫星导风数据的同化使用结果表明, TCFM技术得到的导风资料能够显著改善台风眼壁东部区域的垂直气流活动, 使台风螺旋雨带更加明显, 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6.
随着闪电定位观测手段的提高以及观测仪器的改进,闪电定位资料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原始闪电定位资料从数据整理、入库、查询、分析都离不开正则表达式这种功能强大的形式语言.将正则表达式应用于闪电定位资料处理中,可以大大简化处理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通过闪电定位资料入库实例,介绍了在.NET平台下,基于C#的正则表达式在闪电定位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雷电是云和云、云和地之间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雷电形成的强大电流、炽热高温、剧变的电磁场和频谱很宽的电磁波,会危害人畜生命、毁坏建筑物、引起森林火灾、破坏供配电系统和通信系统、造成飞行事故、影响火箭发射等,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雷电现象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心理。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应该注意到的是,雷电对人类也有许多用处的,雷电是可以为人类造福的。  相似文献   
88.
移动气象雷达车避雷针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对一部移动气象雷达车进行的防雷检测为例,通过滚球法和雷击概率与避雷针高度关系公式,计算了避雷针保护范围,研究了避雷针合理高度和最佳位置的选取方法。根据气象雷达波特点,分析了雷达车避雷针材料的选用要求。从避雷针和避雷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优先选用避雷针的原因。针对雷达车移动特点提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9.
大气电场资料在雷电预警中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浙江省嵊县地区2007年6-10月12次强雷暴过程的电场观测资料,并结合该省闪电定位资料,发现当雷暴云移近电场仪测站时,在测站的防护区内(距测站10 km半径范围内),闪电发生前的电场会出现快变抖动现象,并且快变抖动和闪电的发生具有0-1化对应关系,即当有电场的快变抖动出现并且在一定时间内电场值数次达到一定阈值时,电场值会随着时间增加而达到防护区内闪电出现的强度,很少有出现电场快变抖动而没有产生闪电的情况,利用多元回归技术提出雷电预警方法,将12次雷暴过程数据作为预报资料,得出预报方程及电场最佳预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闪电集中发生在距电场仪10-15 km范围内,并达到电场仪预警条件时,为最佳预警时间,预警准确率达到73%。  相似文献   
90.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模式系统MM5对2002年12月1~4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雾出现和消散时间与实况一致。同时对雾形成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雾发生发展阶段的物理过程,并对影响大雾过程的辐射条件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大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沛,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微物理过程充分发展和雾顶的强烈辐射降温致使雾在垂直空间上出现爆发性发展;而太阳短波辐射对雾的减弱消散有着重要影响;深厚逆温层的维持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