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以5·12汶川地震为例,介绍了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救灾过程中,灾区建筑、设备和人员的雷电防护技术,阐明了地震灾区的雷电危险性和现代救灾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了灾区过渡性板房和人员的防雷技术,为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72.
改善EVAD技术求解散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改善EVAD技术中测量水平散度的方法,用Sirmans建议的技术来模拟降水回波信号,通过此方法对模拟的含有0, 1, 2, 3阶谐波的非线性风场加噪声, 得到近于真实的多普勒速度场,并用此速度场得到的水平散度和以前的EVAD算法(Srivastava算法和Thomas算法)的水平散度相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非全方位不均匀采样、非全方位均匀采样、不同信噪比、不同速度谱宽条件下,文章建议的EVAD方法求得的水平散度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容易遭受雷击的问题,从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对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避免雷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补救措施,另一种则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阶段就提前做好分体式空调的雷电防护工作。这两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表明:高层建筑的雷电防护具有整体性,应从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解决好空调等配套设施的雷电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74.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当积雨云高度较低、密度较大、云内对流旺盛时,由于水滴的对流、碰撞产生大量的电荷,正负电荷在云内不同的部位聚集,同时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感应出与云下方相反的电荷,形成了云与云、云与大地之间较强的电场,强电场在大气中放电形成雷电。目前,防雷工程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全面展开,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防雷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对雷电压、雷电流特性的透彻了解,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全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75.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夏秋季气溶胶和云滴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2003年夏秋季利用机载PM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6次气溶胶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在不同天气背景时有较大差别.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3.46×102cm-3,最大粒子浓度为5.26×103cm-3,相差一个量级;粒子平均最大直径为1.392μm,最大直径为2.75μm.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小值为25.7cm-3.在有雾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在近地层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粒子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在阴雨天气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和尺度都有增加的现象.另外,逆温层底存在明显的气溶胶粒子累积.0℃层以下气溶胶粒子呈单峰分布,0℃层以上气溶胶出现双峰结构.小云粒子一直是多峰结构,峰值直径分别在3.5μm、12.5μm、23.5μm处.  相似文献   
76.
μC/OS-Ⅱ及其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其移植条件,以优龙公司的一款开发板为硬件平台,阐述了μC/OS-Ⅱ在ARM微处理器(以S3C4480X为例)上的移植过程,并讨论了如何基于μC/OS-Ⅱ进行RTOS体系结构的扩展。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根据郭晓岚的对流加热方法,计算积云对流对MCC和加热,增湿的贡献,估计其降水效率,从而推算MCC的降水量,计算结果与实际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比较接近,可用于MCC6-12h的降水估计和预报。  相似文献   
79.
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分析我国几类强雷暴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稳安 《大气科学》1981,5(4):398-406
夏季的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尺度小,生命史短,用常规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它们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然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云图为我们提供了连续观测这些对流活动的一种可能性。本文主要是利用三小时一次的GMS云图资料,分析了1978年6—8月份我国大陆上的六类雷暴天气,阐述了强雷暴活动的云图特征。指出,假若有30分钟一次的GMS云图,则对夏季大陆上强雷暴的分析和监视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0.
冬春季节,在东亚大陆地区,一次强的冷空气活动,除了造成大风、降温天气外,大风经过蒙古大沙漠和黄土高原时,能把沙粒和黄土吹起,并随着大风区的向东移动把沙尘带到下游地区,造成下游地区能见度转坏,严重影响航空和人们的正常生产活动。本文使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图象,以1979年4月8日出现在华北北部的尘暴天气为例,讨论尘暴天气的卫星图象特征和它的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