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602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依据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分析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的阿拉尔断裂的几何学特征、水平缩短量及活动时间等,并探讨了其整个新生代的运动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阿拉尔断裂平面上可分为NWW走向的西段和近SN走向的东段,两段近于垂直;剖面上,其西段倾向南,倾角相对较小,而东段倾向西,断面近乎直立。阿拉尔断裂自新生代初期开始活动,西段以逆冲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均达到3 km以上,走滑量约为1 km;东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为1 km左右,走滑量达到3 km。阿拉尔断裂的形成和活动受南侧祁漫塔格造山带向北挤压和西侧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的共同影响,柴西南地区断裂活动与油气形成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对形成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本文拟定了一种以熔融法制备样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硅酸盐类样品中Si、Fe、Al、Tj、Mn、Ca、Mg、K、Na、P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在对不同靶材X光管和分光晶体实验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的测量条件。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测量范围广,检测限低,价格便宜等优点。经过近百个各种类型标样或管理样品的分析对比表明,本法不仅适用于硅酸盐类岩石样品的分析,还适用于铁矿、铝土矿、碳酸盐类岩矿样品以及水泥、耐火材料等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3.
图拉尔根铜镍矿位于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东段,其发现和探明是近年来该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矿区内分布有Ⅰ、Ⅱ、Ⅲ号3个小岩体,其中Ⅰ号岩体含矿性最佳,勘查程度也最高。Ⅰ号杂岩体为一同构造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具有典型的环带状岩相分带结构。图拉尔根Ⅰ号岩体的辉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结果为300.5±3.2Ma,而Ⅱ号岩体锆石SIMS U-Pb精确定年结果为357.5±2.5Ma,明显早于Ⅰ号岩体。Ⅰ号岩体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东天山地区大多数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而Ⅱ号岩体时代为早石炭世,表明二者不是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背景与东天山早二叠世大规模成矿期的碰撞后伸展背景形成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不同。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两个岩体的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都为向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配分模式,具负的Nb、Ta异常。但Ⅱ号岩体的斜率高于Ⅰ号岩体。Ⅰ号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轻微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呈正异常,而Ⅱ号岩体明显亏损Rb,富集Ba,同时有Sr的正异常和Zr、Hf的明显负异常。Ⅰ号岩体微量元素具有Nb、Ta相对于Th、La亏损,Ba、Th、U含量高的特点,表现出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Ⅱ、Ⅲ号岩体目前所见均以辉长岩为主体岩石类型,含矿性较差。Ⅱ号岩体和Ⅰ号岩体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不一致,也显示这两个岩体的母岩浆性质可能不尽相同,但两个岩体的微量元素特征都显示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这对成矿是有利的。由于Ⅱ、Ⅲ号岩体发育有高磁、高重力和低阻异常,我们尚不能排除其深部产出矿化的可能性,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图拉尔根两个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最新定年结果,将东天山地区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相伴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时限提前了10Ma,为在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孔隙率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肖东辉  冯文杰  张泽 《冰川冻土》2014,36(4):907-912
冻融循环作用通过破坏黄土颗粒的大小和土体的骨架及组构影响黄土的孔隙率. 通过颗粒分析实验发现冻融循环后土体颗粒有变小趋势,且集中分布在0.01~0.05 mm,在冻融10次后颗粒大小趋于稳定. 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黄土进行压汞实验,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体孔隙中的大孔径先减少,后增多;小孔径先增多,后减少,最后向5~10 μm范围内集中. 土的孔隙率也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原状黄土的孔隙率在冻融5次时达到最小值,在冻融10次时达到最大值,冻融10次之后原状黄土的孔隙率在40%上下波动,达到稳定状态. 重塑黄土在冻融3次时孔隙率减少了6%并达到最小值,在冻融5次时孔隙率增加3%并达到最大值,最后在40%上下波动,达到稳定状态. 渗透系数的变化曲线与通过压汞实验获得的孔隙率变化曲线相似,印证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孔隙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然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5.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6.
西藏浪卡子县西部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卡子地区位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喜马拉雅板片北缘和札达—仲巴板片南缘。该区金矿的形成受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所制约。其赋存条件与特定的地层、岩性、岩石、构造、蚀变、变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7.
对江西晚白垩世赣州群茅店组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调最新成果资料,对《江西省岩石地层》中的赣州群茅店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在原茅店组正层型剖面上,识别出了5种不同性质的沉积界面,即沉积不整合界面、超覆不整合界面、平行不整合界面、相转变面、同相叠复面,从而将原茅店组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超覆不整合面之下的原茅店组中下部层位划归赣州群茅店组,其中发育的一套玄武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单独划出,新建为陈坑火山岩段;超覆不整合面之上的原茅店组上部层位的粗碎屑沉积岩,则划归晚白垩世灌溪群宏冈组。重新厘定的茅店组仅相当于原正层型茅店组的中、下部层位,且可细分为下段、陈坑火山岩段和上段。  相似文献   
158.
岩溶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崩塌,针对力学方面的隧道塌方机理分析较多,而针对岩溶软弱破碎带等地层方面的隧道塌方机理研究分析较少。为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掌握隧道施工中的塌方机理非常有必要。依托贵州某岩溶破碎地层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坍塌现象,结合隧道的监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的构建原理,对隧道的地层参数进行反演。将反演土体力学参数输入到FLAC3D有限元软件构建的不同施工方法模型中,对典型断面的崩塌破坏机制和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方法对隧道开挖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针对围岩等级为Ⅴ级的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和单侧壁导坑法施工较安全,隧道塌方与隧道双向同时开挖没有关系;反演所得的隧道拱顶位移预测值为2.3 cm,地表位移预测值为1.2 cm,与监测数据偏差13%左右,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研究结果对岩溶区软弱破碎地层断面隧道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近年来在新疆巴喀勒萨依地区发现一套含少量火山碎屑岩的含铜砂岩地层,由于该地层位于近东西向的断裂夹块中,其含矿层位的确定就成了难题。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介绍了巴喀勒萨依地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含铜砂岩剖面及铜矿特征,并获得铜资源量19 797 t,银铜资源量371 t,提出了该区铜、银富集在红色含铜砂岩中有机质聚集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0.
齐古背斜构造复杂,变形强烈,地震资料相对较差,构造样式建立存在多解性。为准确落实该区构造特征,从地质“戴帽”、倾角标定及平衡恢复与几何变形正演等关键技术出发,对齐古背斜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确立齐古背斜为早期构造三角楔与晚期冲断褶皱复合叠加的构造样式。该背斜主体部位具分层、分块构造特征,西段以南倾冲断断裂为主,东段以北倾反冲断裂为主。复杂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大大降低油气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