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an account of reviewing the work already done for the aurora borealis, dealing with arctic explorers and observing station. since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 in Antarctic,together with aurora height, brightness, forms and structures, colors and spectroscopy. The second part enumerates six modern problems of aurora australis to be undertaken for Chinese scientific workers during forthcoming years; these are aurora conjugacy, aurora ovals, aurora substorms, methods of treating large amount of data.study of shock-aurora and comparative planetology.  相似文献   
672.
通过对地勘单位(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特点、有利条件、应注意的问题等阐述,对地勘单位(企业)贯标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3.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利用北京325 m 气象塔进行了大气污染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 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变化的规律, 为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4.
苯并(a)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苯苯并并((aa))芘芘((BBaaPP))是是一一种种具具强强致致癌癌性性的的多多环环芳芳烃烃,,广广泛泛存存在在于于受受污污染染的的海海洋洋环环境境中中。。早早期期对对苯苯并并((aa))芘芘的的研研究究主主要要集集中中于于苯苯并并((aa))芘芘暴暴露露与与终终反反应应—————癌癌变变的的发发生生或或肿肿瘤瘤的的形形成成之之间间的的相相关关性性研研究究。。近近年年来来,,通通过过对对苯苯并并((aa))芘芘在在动动物物体体内内的的代代谢谢过过程程及及其其致致毒毒机机理理的的研研究究,,发发现现苯苯…  相似文献   
675.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6.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77.
通过甘南玛曲高海拔沙化草地实地铺设和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探索在高原极端环境下透风率20%-49%聚乳酸(PLA)网格沙障的使用寿命和防沙效果.结果表明,PLA网格沙障不仅耐辐射、耐老化,且防沙效果好,可成为严酷气候环境下替代草方格的一种新型沙障.  相似文献   
678.
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在中—新生代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细节还不清楚。本文对辽东半岛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峰期)小岭组玄武岩和第四纪(克拉通破坏后)宽甸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捕虏晶进行了主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早白垩世小岭组玄武岩斑晶橄榄石Fo为79~88,CaO>0.1%,具有高Ni/Mg(0.4~1.2)、低Mn/Fe(1.3~1.6)和低Ca/Fe比值(0.2~1.5)的特征,指示岩浆源区是辉石岩和橄榄岩混合的岩石圈地幔;高于正常地幔橄榄石的δ18O(4.77‰~5.96‰,平均值5.4‰)显示低温热液蚀变洋壳熔体/流体组分对地幔源区的影响。第四纪宽甸玄武岩捕虏晶橄榄石Fo值为88~92(平均值90),具有高NiO(0.3%~0.4%)和低CaO(<0.1%)、MnO(0.1%~0.2%)含量,显示主体饱满、与少量过渡型和难熔型并存的地幔组成特征;其δ18O(4.58‰~5.38‰,平均值5.3‰)与正常地幔值接近。结合华北其他地区地幔橄榄石氧同位素数据,发现早白垩世破坏峰期有较多俯冲洋壳来源的熔/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679.
利用我国1∶25万DEM、人口密度格网数据库GPWv3和Land Scan,分析长三角沿海低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沿海低地分布在距离海岸180 km以内,面积为67 339 km2,占长三角总面积的32.2%;超过1/3的沿海低地海拔低于4 m,其中60%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占长三角总人口的45.52%,其中,2/5以上低地人口分布在海拔4 m以下区域,2/3的低地人口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1990—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人口由内陆向沿海、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680.
太湖渔业资源现状(2009-2010年)及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9-2010年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资料和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太湖渔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隶属10目14科37属,原常见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鲤科等定居性鱼类成为主体;同时,太湖渔业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渔获物中湖鲚等小型鱼类比重增加,渔业资源的单一化和小型化趋势加剧.根据湖泊水体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对太湖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3个不同类型湖区间的渔业资源特征进行比较.其中在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浮游食性的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2008年其产量分别占湖区总产量的70.7%和80.4%,其他主要鱼类所占比重仅为0.2% -3.0%;而东部湖区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比例较高,鱼类结构相对合理,不同湖区间渔获物的组成差别反映出湖区鱼类组成与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针对太湖渔业资源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需加强渔业与湖泊环境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水生植被在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