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92.
松嫩平原东部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依据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分析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的阿拉尔断裂的几何学特征、水平缩短量及活动时间等,并探讨了其整个新生代的运动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阿拉尔断裂平面上可分为NWW走向的西段和近SN走向的东段,两段近于垂直;剖面上,其西段倾向南,倾角相对较小,而东段倾向西,断面近乎直立。阿拉尔断裂自新生代初期开始活动,西段以逆冲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均达到3 km以上,走滑量约为1 km;东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为1 km左右,走滑量达到3 km。阿拉尔断裂的形成和活动受南侧祁漫塔格造山带向北挤压和西侧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的共同影响,柴西南地区断裂活动与油气形成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对形成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现今上、中和下侏罗统的残余分布及控制因素,指出侏罗纪为连续的沉积过程,下侏罗统的断陷盆地原始沉积中心集中在阿尔金、红山和冷湖构造带以南的地区;中侏罗世为坳陷型盆地,沉积面积大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范围广阔的大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新生代晚期的走滑冲断作用对于侏罗系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赛什腾山和北部的南祁连山隆升使侏罗系被分割成南北两个残余分布区。  相似文献   
95.
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露头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和2 4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干盐湖、泻湖-海湾、半深湖浊流-重力流等多种沉积体系。通过层序-体系域对比,将区内的三级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构成类型,总结了每种类型在前陆盆地中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6.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洪大卫  肖宜君 《地质学报》1994,68(3):219-230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块北缘晚石炭世-二叠纪只发育钙碱性的晚造山花岗岩,直到三叠纪才出现碱性正长岩。相邻两大板块边缘之间岩浆活动的非对称性可能是受板块间面积和质量差别的制约。  相似文献   
97.
中国南天山西部冲断褶皱系前缘区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南天山冲断褶皱系是中-上新世以来形成的以薄皮滑脱为主的冲断构造,冲断作用导致了盆地内及周缘区古-新生界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发主形变。本文对该冲断系前缘区 (巴音库鲁提北部至喀什地区 )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南天山冲断褶皱系从平面上分出了六个冲断褶皱带。从剖面上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冲断体系。冲断系的前锋为盲冲结构的构造三角带。冲断作用导致前锋区中新世以来层系变形、抬升并出露地表,本区有两个区域性的主滑脱面,冲断作用及断层相关褶皱的形成是冲断层沿主滑脱面向前陆方向逐渐推进的结果。同时发育的次级冲断层导致冲断褶皱带的复杂化。文章同时指出,南天山冲断褶皱系的冲断扩展顺序为逆序。这与塔里木盆地南缘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活动方式相反,暗示着南天山构造带的运动学特征是独特的。利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方法,在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作出本区的构造横剖面图并进行了平衡恢复,从而得出南天山冲断褶皱系前缘区上新世以来的南北缩短率为30 %,缩短量为 5 0km,缩短速率为 9- 10mm/a。  相似文献   
98.
本文用变分法的基本理论的方法,推导出了均质土坡稳定性在平面应变情况下的基本方程,将简单边坡无粘性土(C=0)与纯粘性土ψ=0)的情况作为特例导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并对传统的条分法与土坡临界高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
石陨石通常是由镁铁质硅酸盐、硫化物、铁镍纹石所组成。本文以硅酸盐岩石全分析方案为基础,结合原子吸收快速,准确的特点,拟出了石陨石全分析的方案。应用比方案对湖北随县陨石雨样品的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仪器与试剂 日立220A型分光光度计 日立180-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试剂均为优级纯或分析纯 实验部分 一、样品加工 石陨石的组成与地球上一般的岩石很不相同,因此制样过程中应作特殊处理。过去常将样品分选为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分析时按比例称取磁性和非磁性两部分样品或者是分别分析磁性和非磁性两部分样品。资料介绍了不经分选的样品加工方  相似文献   
100.
塔里木西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陈国俊  肖立新 《沉积学报》1999,17(4):560-565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