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5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2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篇 |
大气科学 | 193篇 |
地球物理 | 100篇 |
地质学 | 533篇 |
海洋学 | 136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总共30年(1979~2008年)的模拟结果,评估了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分析结果表明IAP AGCM4.0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时空谱结构特征,在周期30~80天处存在明显的谱能量中心;模式模拟的季节内振荡东传的主要特征与观测基本一致,东移波的能量远大于西移波。基于RMM指数(All-season 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 Index)的分析表明,模式模拟的850 h Pa和200 h Pa季节内尺度风场和对流活动在赤道地区的空间分布与观测基本一致。但与观测相比,模式模拟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周期较短,东传速度快于观测,虚假的西传特征过强,对流活跃区域范围较小、强度较弱。就非绝热加热而言,模式模拟结果与再分析资料比较接近,但最大加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位相较晚。进一步分析表明,模式中影响对流触发的相对湿度阈值(RHc)的不同取值(RHc分别取为85%、90%、95%和100%),可以显著影响热带大气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从而影响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当对流触发相对湿度阈值取为90%时,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能力相对最好,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在不同位相的分布特征也与再分析资料最为接近。这说明模式对流参数化方案中不同参数的合适选取,可以改进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62.
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检索系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云南日降水资料、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及降水分布资料,分析了1959—2007年影响云南高原降水的西北太平洋西行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大尺度环流背景。结果表明:云南几乎每年都受到西行热带气旋的影响,年代际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发生在7—9月最多;热带气旋的影响波及云南大部,影响滇东南较多,以登陆的南海台风为主,其登陆地点主要为海南和广东,且多数进入北部湾;影响路径划分为5类,其中广东登陆类最多、影响最大;各种强度的热带气旋均可造成全省性强降水,其中超强台风的影响最多最大。环流背景表现为:100 hPa南亚高压呈西部型分布时,有利于西北太平洋TC西行影响低纬高原;500 hPa中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低纬度热带地区季风低压、热带辐合带(ITCZ)较为活跃,当副热带高压西脊点西伸到云南东北部、或外围反气旋扩大到青藏高原、或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压合并,均有利于TC西行深入内陆。 相似文献
963.
以岩心描述为基础,结合声发射实验和碳氧同位素、包裹体成因类型及均一温度分析成果,对那坤地区那读组淡水灰岩储层裂缝特征和裂缝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那坤地区那读组淡水灰岩储层主要发育有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与非构造裂缝两类,构造裂缝有追踪叠加成岩压裂斜缝发育形成复合裂缝;裂缝部分被方解石完全充填或半充填,部分未被充填而呈开启状;裂缝发育受到3次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构造裂缝对改造和改善储层孔渗性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64.
我国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标准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我国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标准的现状,包括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工程系列暂行技术规定,以及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十五”计划的标准化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65.
966.
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分辨率地震、电测深、声波测井和钻探采取岩土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采卤井断裂或穿漏和生产井停产或突然卸压是导致地面沉陷的主要因素,其沉陷模式为潜蚀破坏—自重沉陷——固结压密。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970.
云南省西北部高山湖泊格贡错那卡湖(海拔4214 m)地处西南季风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文章以在格贡错那卡湖湖心钻取的1.84 m长的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粒度、磁化率和总有机碳(TOC)含量等环境指标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分析,在精确测年的基础上(210Pb测年结合陆生植物残体的AMS 14C测年建立年代序列),重建了研究区距今约357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格贡错那卡湖所在地区近357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经历了5个较明显的演化阶段:1)在3570~3490 cal.a B.P.期间,气候明显降温、减湿;2)3490~1710 cal.a B.P.期间,气候总体偏冷、较干,其中3490~2860 cal.a B.P.期间气候处于较稳定的最冷干时期,随后在2860~1710 cal.a B.P.期间气候波动地有所增温、增湿;3)1710~930 cal.a B.P.(即240~1020A.D.)期间,为较稳定的暖湿期,年均温较高,温差较小;4)930~80 cal.a B.P.(即1020~1870A.D.)期间,气候总体偏冷较湿,但存在多次短暂变暖;降水总量或冰雪融水可能有所减少,但降水强度或冰雪融水强度变化较大;5)自80 cal.a B.P.(即1870 A.D.)以来,温度明显增加,可能是过去3570年以来温度最高的时期;降水有所减少,气候总体为暖偏湿。该气候特征与相邻地区泸沽湖的乔木花粉含量反映的气候变化非常一致,揭示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