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易仕明  童乐天 《气象》1981,7(4):42-45
对于云的外形的观测,最普遍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广大气象台站当前主要仍用眼睛来观测云况的演变和判定云状。许多业余气象爱好者和老农也用目力观察云象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版本于去年开始在全国执行后,各气象台站对云况的观测就更加深入细致了。但在目测中由于视觉上的误差,常常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本文着重从透视的原理来谈谈如何看云和分析云。  相似文献   
102.
这篇文章是法国著名的铀矿床学家J.季弗鲁瓦及J.A.莎尔西亚根据多年来研究法国(以及参考葡萄牙、西班牙)热液铀矿床所做的成因分析,文中主要探讨了铀源问题。法国本土内的绝大多数铀矿床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共主要地质特点可归钠如下:1.矿床多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在空间和成因上同花岗岩关系很密切。花岗岩岩体的铀克拉克值较高,自变质发育,如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长石水解,黑云母破坏等。  相似文献   
103.
康姆斯托克法从理论上分析是严密的,但是由于原来所规定的观测程序和成果处理不太严密,因而不便于作为精密的检定方法。为此,本文提出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精密水准器格值检验时的一些改进意见,并在四台TT2/6、三台威特T_4和两台Ay2/10仪器上作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和我们的看法作一介绍,以供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岩心轴角求地层产状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钻孔岩心轴角换算地层(岩、矿层)产状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普遍关注.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岩心轴角系岩心轴(即钻孔轴)与地层面所构成角度之总称.如所周知,它既可用岩心(钻孔)轴与层面本身所夹之锐角表示,亦可用该轴与层面法线所夹之锐角表示(图1).对此二角曾被赋予不同的名称(表1).笔者以为,将层面法线与岩心(钻孔)轴所夹之锐角称为法轴角,既立意确切,又简单易记.与其对应,层面本身与岩心(钻孔)  相似文献   
105.
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多时相InSAR技术具有探测大范围毫米级地表形变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近几年,应用多时相InSAR技术监测以高铁为代表的大尺度人造线状地物形变备受关注.本文将C波段SAR数据用于高铁沿线路基形变监测,应用相位稳定性分析和改进的StaMPS技术来增加相干性点的密度和形变参数解算的稳定性.采用研究区时间跨度为21个月的47景Sentinel-1A数据,对连(云港)盐(城)高铁及其沿线区域进行多时相InSAR分析,并利用同时期连续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观测数据对线性沉降速率和时序位移分别进行监测分析,进而对比验证二者的沉降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波段的Sentinel-1A数据能够获取毫米级的线性形变速率和时序位移序列,InSAR与BDS二者平均时序位移均方根误差为3.8 mm,与BDS监测结果相比取得很好的一致性,且连盐高铁线路整体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7.
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非对称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9~2013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以及10.7 cm(2800 MHz)太阳射电通量资料, 本文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有较好的相关性, 且在太阳活动的强、弱时期该相关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在强太阳活动时期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联系更为显著, 而在弱太阳活动时期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微弱, 这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在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 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 东亚中高纬对流层中层的大气环流倾向纬向型, 东亚大槽减弱, 850 hPa出现异常偏南风, 地面上西伯利亚高压以及冬季风减弱, 东亚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而在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 太阳活动的年际差异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联系。分析太阳活动较强和较弱时期纬向平均纬向风的差异发现, 其间平流层行星波活动、热带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非对称影响的重要原因。在强太阳活动时期, 平流层行星波在太阳活动的异常增强年有异常的从极地向赤道的水平传播, 高纬地区E-P通量(Eliassen-Palm flux)异常辐散, 导致中高纬西风及北极涛动(AO)增强, 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 海陆热力差异缩小, 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弱, 东亚冬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大陆地壳探测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岩石圈物性结构、构造和物质组成的探测,这包括大陆岩石圈的地震波速度、密度、磁性、导电性和放射性结构研究。其中,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模型不仅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岩、矿石组成和地质构造轮廓,还可以间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热结构的信息,为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地壳运动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命题服务。因此,很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启动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探测。2004年,美国开始了"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其中,"大地电磁阵列"(USArray)是整个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大陆尺度的大地电磁场观测计划,它将为北美大陆的构造与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在中国,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虽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仅限于对其基本格局有一定认识,远远满足不了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需要。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机理,首先需要确定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构造模型、热结构和流变性特征,而这一切都与更详细、更准确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实现构建中国大陆岩石圈电磁学参数三维数据体及导电性结构标准模型的目标,"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设立"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项目,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场(MT)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法技术,并提供示范性成果。项目将尽可能预先建立覆盖全国、网度为4°×4°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控制格架,并以华北和青藏为基地创立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点"1°×1°观测网的构建方法、技术;构建华北和青藏地区壳、幔电磁参数三维结构标准模型"格架",以及不同网度的壳、幔物性三维结构模型,为覆盖全国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标准点"观测网最佳网度选择提供依据,为最终建立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导电性结构标准模型奠定基础,为预测我国超大型金属成矿远景区提供方向。完成本项目研究将对揭示中国大地构造特点和岩石圈结构提供重要依据,对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远景评估提供制约,并对完善后板块大地构造理论有重要意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揭开中国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学新阶段的序幕,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大陆深探测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地震波速度、密度、磁性、导电性等物理场进行观测,研究地壳与上地幔的物性与结构特征,将为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地壳运动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命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寻找深部大型矿床提供信息。大地电磁深探测方法作为研究地球壳幔电性结构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在国内外完成了大量探测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壳幔构造方面,大地电磁法和地震方法一起被视为两大支柱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大陆动力学问题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范例。但由于大地电磁探测以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在矿集区等强干扰地区往往很难采集到高信噪比的数据,抗干扰能力较弱。同时,大地电磁与地震数据的约束反演以及联合解释目前尚没有达到实用化,这些都限制了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精度。"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下属的"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将选择青藏高原、西部造山带与华南山区结晶岩等复杂地质条件和不同人文干扰水平地区,以大地电磁探测与地震探测作为主要手段,研究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集成,并且通过实验剖面研究这些实验区的壳幔结构特征。其中的"大地电磁测深大剖面观测实验与壳/幔三维电性研究"课题,将通过在实验区的大地电磁观测实验,研究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及干扰水平地区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方法技术以及精细处理与反演方法,同时探讨大地电磁数据与地震数据的约束反演以及联合解释。该研究将提高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精度,为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集成以及区域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提供范例。已经完成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造山带和福建结晶岩地区的大地电磁观测试验表明,在这些典型地质构造区域,虽然存在施工困难,干扰水平大等各种不利因素,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野外观测技术,并通过数据精细处理与反演计算,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大地电磁数据以及可靠的电阻率分布模型。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将为实现"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科学目标和研究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0.
从岩体特征、构造条件、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类型等方面总结了大坪里—向阳坪地区铀成矿特征,开展了铀成矿条件分析。并与沙子江铀矿床铀成矿特征相比较,确定找矿类型为受脆-韧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硅质脉型热液铀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