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对滨州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基础上,针对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2.
淖,东汉时期《说文解字》曰:“淖,泥也”,三国时期《广雅》曰:“淖,湿也”,淖兼具湖的意思,同时包含了沼泽、湿地的含义。由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湖在各地常有符合地域特征的叫法,在云南等地多称之为“海”或“池”,如洱海、滇池;在西藏地区多称之为“错”,如纳木错、羊卓雍错。  相似文献   
283.
铧厂沟金矿床北部控矿剪切带地质特征及金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28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受人类活动和城市的快速扩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地表景观的影响极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过程既受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是人类活动规律和自然因素制约的外部表征。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在传统的方法中侧重于分别对各个时空快照上土地利用结构的整体差异的研究,割裂了不同快照间土地利用单元在演化过程上的有机联系。本文以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构成的土地变化过程为核心研究对象,在土地变化过程的最邻近时空距离度量的基础上,开展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土地变化过程的时空聚集性度量,量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时空聚集模式的显著性。使用淮南市市辖区2008-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典型的时空演化类型(任意2年间从"耕地"演变为"草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土地变化过程在过去10年呈现出时空聚集模式,但统计上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把握土地利用单元在时空上的演变过程,探查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潜在的时空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85.
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为富锶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区21个下降泉、30个机井富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性以及离子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下降泉水化学类型全部为HCO3-Ca型,机井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相关分析表明,下降泉和机井中SO42-与Ca2+、Mg2+均表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HCO3-与Ca2+、SO42-与NO3-在下降泉与机井中的相关性具有差异,下降泉、机井Sr与Ca2+、Mg2+、HCO3-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Gibbs图表明下降泉和机井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的控制,下降泉、机井c(Ca2+)/c(Mg2+)、c(HCO3-)/c(SO42-+Cl-)、c(Na+)/c(Cl-)、c(Cl-)/c(Ca2+)系数比值具有差异。结果表明富Sr地下水的形成受碳酸盐岩成分影响显著,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富锶地下水在下降泉、机井中的水化学特征、相关性以及离子系数比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86.
为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自2019年以来,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了我国北方林草湿分布区1∶50万生态地质调查以及黄河源区、大凉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1∶5万生态地质调查,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获取了不同尺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分布与变化,成土母岩、水文地质要素、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态地质条件,以及荒漠化、湖泊萎缩等生态问题分布数据,分析了生态-地质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关系,剖析了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划分了生态地质单元,建立了生态地质图谱,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7.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是土地沙质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以沙漠、沙地分布较广的北方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10—2018年研究区沙质荒漠化演化特征,并将气象、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原因。遥感解译结果表明: 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共35.08万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面积11.92万km2,中度沙质荒漠化13.54万km2,轻度沙质荒漠化9.62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73万km2,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0.4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减少0.19万km2,同时有2.78万km2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减轻。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沙地生态地质条件差异,总结了沙质荒漠化好转、加重的原因。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应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以自然恢复为主; 科尔沁沙地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优化植被结构,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88.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289.
Bird Star 鸟星Black Tortoise 玄武(四象之一)Blue Dragon 苍龙(四象之一)butt 触(两个天体沿一直线相向运动而相抵)celestial baton 天杵(尾像杵状的彗星)celestial dog 天狗(火流星和陨石)celestial flail 天棓(尾直而细长的彗星)celestial lance 天枪(尾如枪的彗星)Celestial Pivot 天枢(α UMa)celestial spear 天锋(尾像矛锋的彗星)conceal 伏(行星离太阳过近而消失不见)determinative star 距星(每一宿中一颗作为相对 测量标志的星)dwell 居(行星停留在某一度数内不离开)Eastern Wall 东壁(二十八宿之一)Eastern Well 东井(二十八宿之一)  相似文献   
290.
矿山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概括地说,矿山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矿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及其相关的矿产资源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它的诞生与发展都是和近代采掘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作为地质科学与采矿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