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利用GIS分析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屈春燕  叶洪 《地震研究》2000,23(1):72-75
利用G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及新生喧盆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最大震级及b值;同时对盆地的控制断裂和历史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均为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探索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2.
???????μ???巽??????????????????????????ZTD?????÷????????????????????????????????????????????幫?????????????????????????????????????????Ч????ZTD????徫???????SCIGN?????GPS?????????????????????????Χ?????????????????????????????????????ZTD???????????????????????????????????????????????????????????????????????????????????????????????????????????????????  相似文献   
633.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概况、勘查开发现状的分析,结合多年矿业权管理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煤层气的开发一定要落实到以煤炭开发为主.积极推进改变当前煤层气的开发技术手段等时我省煤炭、煤层气今后发展的几点认识,并建议今后煤炭、煤层气两权"合二为一".进一步加速推动我省煤炭、煤层气产业发展,并在全国形成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34.
本文利用Envisat ASAR的升、降轨和宽幅数据,通过基于先验知识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获取大柴旦2次地震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结果表明,2008年MW6.3地震垂直向形变主要发生在断层南盘,以隆升形变为主,最大隆升量约10cm,北盘沉降量小于等于-1cm.东西向形变在南盘呈向东运动的特征,最大运动量约4cm,北盘向西运动,最大运动量约为-2cm.2009年MW5.8地震垂直向形变显示断层南盘抬升的特征,最大抬升量约27cm,北盘最大沉降量约-3cm.东西向形变表现为南盘向东运动,最大约10cm,北盘向西运动,约为-4cm.可以看出这两次地震均表现为逆冲为主,兼少量左旋走滑的震源特征.视线向结果无法判定同震形变的少量走滑特征,而地表三维分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少量左旋还是右旋走滑的震源特性.本文以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形变量作为约束条件,利用Okada模型正演了2008年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采用逆冲兼少量左旋走滑的发震断层参数,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正演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这也表明采用分解后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场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发震断层的少量左旋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635.
本文结合CR-InSAR、PS-InSAR技术,将CR、PS点联合构网,采用LAMBDA方法进行相位解缠,研究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断的微小形变,结果得出断裂带表现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断裂带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2.3mm·a~(-1),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1.5mm·a~(-1),南北两盘平均形变速率差异为3.8mm·a~(-1),与其他学者GPS、地质测年研究成果相近.对研究区内的角反射器(CR点)安装、影像特征分析及形变解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比分析了CR、PS点联合构网和PS点单独构网解算结果,得出对地质环境复杂的断裂带做永久散射体形变研究时,CR、PS点联合构网解算结果好、研究结果可靠.说明CR、PS点联合构网中,CR点由于其自身的高稳定特性,对整个解算网络起到了很好的整体控制作用,保证了解算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636.
FY2G卫星新一代高能带电粒子探测器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是我国开展动态空间天气事件和空间环境监测及预警业务的重要观测平台,各系列星上均安装有高能带电粒子探测仪器开展卫星轨道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连续实时的动态监测.FY2G卫星于2015年1月发射,星上采用了全新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包括:一台高能电子探测器可监测200keV-4 MeV的高能电子,一台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可监测4~300 MeV的高能质子,从而实现对带电粒子更宽、更精细能谱的监测.本文给出了FY2G高能带电粒子探测器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几起典型的带电粒子动态观测结果,结合太阳和地磁活动相关参数,对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在亚暴、磁暴和太阳爆发等扰动影响下细节变化过程和特征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描述,展现了FY2G卫星高能带电粒子探测器对轨道空间粒子环境动态变化的准确响应能力,表明观测数据可开展更加精细的轨道粒子环境评估.针对FY2G高能带电粒子探测结果进一步开展了与GOES系列卫星同期观测的比对分析,结果反映出在较小的扰动条件下多星观测到的带电粒子响应和通量变化可基本趋于一致或保持相对稳定的偏差,而扰动条件的显著变化会加大多星观测带电粒子响应和通量变化的差异,这些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多星数据同化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发展磁层对扰动响应的更加复杂的图像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37.
利用断点移动法可以定量分析断层活动性。断点移动法从断点移动距离、断点移动速率和断点移动角度3个方面综合分析断层活动性,具有精确表征断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活动性、定位断层运动方向、判断断层活动类型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运用断点移动法对柴达木盆地阿拉尔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精细解剖,阿拉尔断层各部位垂向移动距离和横向移动距离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断层活动强度在晚渐新世(E23)及晚上新世(N32)最大,中上新世(N22)为活动最弱期;构造演化过程中,阿拉尔断层西部为高角度断层向低角度断层演化,断层中部和东部为低角度断层向高角度断层演化。   相似文献   
638.
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MODIS每日地表温度(LST)数据及AMSR-E地表亮温(BT)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覆盖类型数据,统计分析MODIS_LST与AMSR-E_BT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频率和极化方式条件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频率在18.7、23.8和36.5 GHz的AMSR-E-BT与MODIS_LST的相关性较大,且在垂直极化通道上的相关性较在水平极化上大;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与MODIS_LST相关性较大所对应的AMSR-E微波通道不同。同时,考虑混合像元问题对相关性的影响,对25种不同地物类型组合下MODIS_LST与AMSR-E-BT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混合像元中地物类型越多,则二者相关性越小。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根据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建立反演回归模型,对部分研究区域MODIS-LST进行反演,误差平均在±3.15 K以内,与不考虑下垫面覆盖的模型比较,反演MODIS_LST精度平均提高了1.5 K。  相似文献   
639.
引言 日本是多地震国家,长期的防震、抗震以及震后救灾等为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他们具有一套良好的防震抗灾体系,大大减少了震灾带来的损失。这一体系由政府、学会、建筑单位及居民共同参与形成,是从政策制度到施工、监察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是以能积极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为主的防御型抗地震体系。  相似文献   
640.
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利用7个条带共112景日本ALOS/PALSAR raw格式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形变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图的定性分析,确定了非相干带的分布范围,据此对相位连续条带和相位不连续条带采用不同的相位解缠方案,实现了7个条带的成功解缠,获得了数值化的干涉形变场图像,并通过形变等值线和跨断层形变剖面线等方法对干涉形变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形变范围很大,但主要集中在发震断层南北两侧各约100km的近场区。其中断层附近由西向东宽约3015km,长约250km的区域为非相干带,是本次地震中变形最强烈并伴有地表破裂发生的区域,其形变梯度已超出InSAR测度能力。在非相干带两侧宽度各约70km,具有清晰可辨连续完整并向发震断层收敛的包络状干涉条纹区域是次一级形变区,距离发震断层越近,形变梯度和幅度越大,其视线向位移为北盘沉降,南盘抬升。相对于数据条带南北边缘,北盘最大累积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