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受时间、空间失相干的严重制约和和大气延迟等相位误差的影响,难以实现对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场的有效探测.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的局限性,能够高精度监测微小地壳形变.本文首先介绍了PSInSAR技术的算法模型和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干涉图象上相干点目标...  相似文献   
572.
吕志涛  聂昊天  吴建军 《地下水》2011,33(3):197-199
郑州-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九五"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速公路沿线矿山以石灰岩、建筑用砂、石英砂矿、铝土矿开采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均为露天开采.矿区开采对周围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有易引发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对高速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拟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进...  相似文献   
573.
聂树人  贾紫宸 《现代地质》1991,5(1):41-50,T001
本文论述了北祁连含蓝闪石岩的岩石类型、原岩类型、特征矿物组合及产态.区内含蓝闪石岩的原岩包括优地槽内发育的各类富钠火山岩、含富钠火山质的沉积岩。在含蓝闪石岩分布区,岩石的变质相有葡萄石-绿纤石相、蓝闪石—绿片岩相、绿帘石-角闪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等,未发现高压低温矿物组合.岩石应属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产物,并对其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4.
砂岩中主要碎屑成分的物源区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英文的物源区(provenance)意为起源和产生的地方。在沉积岩石学中,物源区特指来源区中母岩的性质、成分、特征和大小、气候和地形,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搬运作用因素(Suttner,1974)。因此可以表达为:物源区=∫(母岩、地形、气候,搬运作用) (Basu,1985)。物源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沉积岩分布区的定量古地质学问题。我们不仅要力求推断提供沉积物碎屑的山脉的岩性和位置,而且还要找出现已侵蚀到基准面的高地的岩石组成和相对比例。显而易见,这些成果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获得的。归根到底,物源区问题是要求沉积岩石学家来解决的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Pettijohn,1972)。  相似文献   
575.
依据以场求源,中、短、临逐步逼近的科学思路,在总结了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短临预报必须具备的背景依据,前兆异常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76.
准40天振荡沿指定路径传播的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方法分析了准40天振荡沿赤道和某些大圆路径传播的规律.其第一特征向量及其时间系数表明,它们存在明显的时间(季内、季节、年际)和空间差异,揭示了低频振荡传播规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77.
一、概述从1986年秋至1987年夏,《地磁台网标准化问题研究》课题组用7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值观测仪器在北京地磁台6个观测墩位上经过认真系统地观测试验,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实现了我国地磁矢量测量实用标准的建立。并于1987年10月与民主德国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了国际比测,同时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组织了验收并会同国家地震局科技司主持通过了鉴定。当时因与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比测中对  相似文献   
578.
本文首先对几种规则形状的磁性体在远距离上的场强表达式进行数学推导,分析了表达式的计算误差。进而对条形磁体在近处的场强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用于现场观测资料的计算。根据磁源场强等值线平面分布图估算一处磁性污染源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地磁台附近磁性污染源的出现,可在有意义的精度范围内予以定量的计算,以便从资料中扣除。  相似文献   
579.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受人类活动和城市的快速扩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地表景观的影响极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过程既受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是人类活动规律和自然因素制约的外部表征。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在传统的方法中侧重于分别对各个时空快照上土地利用结构的整体差异的研究,割裂了不同快照间土地利用单元在演化过程上的有机联系。本文以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构成的土地变化过程为核心研究对象,在土地变化过程的最邻近时空距离度量的基础上,开展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土地变化过程的时空聚集性度量,量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时空聚集模式的显著性。使用淮南市市辖区2008-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典型的时空演化类型(任意2年间从"耕地"演变为"草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土地变化过程在过去10年呈现出时空聚集模式,但统计上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把握土地利用单元在时空上的演变过程,探查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潜在的时空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80.
2001年M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地震破裂段复杂的断层分段震后运动学特征、分段摩擦性质差异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性质/结构横向各向异性。本文简要回顾昆仑山地震后基于二十年尺度时序InSAR和GPS的震后形变观测方法和时空特征,特别是时空密集的InSAR观测,是该构造区震后GPS观测的重要补充及其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总结大范围震后形变模拟方法及其揭示的震后运动过程、多种动力学机制及其关系。最后总结提出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20年研究取得的科学认识及尚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对东昆仑断裂带大范围地表形变进行观测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震后形变模型,进一步深化对该断裂带地震周期形变、区域构造对周期形变控制作用、复杂断层运动时空演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