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泰安—莱芜地区幔枝构造与铁金铜矿床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泰莱幔枝构造包括幔枝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中的拆离滑脱构造和上部幔枝上叠构造三部分构成。认为泰安—莱芜地区铁金铜矿找矿突破很大可能在泰莱幔枝滑脱层构造中,也可能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或夕卡岩型金矿;崅峪岩体近EW向与近SN向交汇处为含矿流体活动主通道,EW向构造成铁矿,崅峪岩体深部可能有大规模铁矿;NNW向构造成金矿,崅峪岩体中部深处可能有富金矿。  相似文献   
222.
大坞尖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采集大坞尖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样品和主成矿期的矿石矿物辉钼矿,分别利用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48.3±2.2Ma、148.5±2.1Ma)和成矿年龄(144.4±1.5Ma)。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大坞尖矿床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一阶段(150~136Ma)岩浆岩侵入的产物,该阶段是皖南地区重要的钨钼矿成矿时期,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过程中的区域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223.
耿厅  周永章  李兴远  王俊  陈川  王堃屹  韩紫奇 《地质通报》2019,38(12):1992-1998
华南钦杭结合带燕山期岩浆活动异常活跃,且具有较明显的成矿专属性。近年来微区测试技术日益成熟,积累了大量锆石微量数据。通过全体数据挖掘的思维方法,对前人发表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数据挖掘,利用锆石稀土元素对岩体成矿潜力进行判别,探讨有效的找矿地球化学标志。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对采用的13种稀土元素及元素比值进行穷举式组合,获得了4095个二元图解及121485个三元图解,并设计筛选算法,自动筛选出能有效区分锆石母岩成矿类型的图解。结果表明,锆石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图解对不同成矿类型岩体的区分程度各异:与Ce、Eu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较清晰地对斑岩铜矿和钨锡(锡)矿床进行判别,这可能与岩体的氧逸度和含水量有关。此外,还挖掘出一些新的元素组合图解,如Dy/Lu-Er/Lu、Gd/Dy-Er/Yb等,可以有效区分岩体成矿类型,其隐含的地球化学机制尚待进一步解释。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使用,为华南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研究及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是大数据技术在矿床学方面应用研究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路径集成预报方法.该方法以长短期记忆深度网络为模型构架,利用前4个时刻(24 h,间隔6 h)及当前时刻的TC路径记录,以及由不同环境因素所计算的方向预报因子作为输入,分别直接预报和间接(通过预报移动速度)预报路径,集成两者预报结果实现时效为...  相似文献   
225.
上海地区臭氧周末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了2006年上海5个臭氧监测站(徐家汇、崇明、宝山、浦东和金山)周末与工作日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上海徐家汇与国外许多城市中心一样,存在周末臭氧浓度比工作日高,而臭氧前体物NO,NO2,CO和VOCs的浓度却是周末要比工作日低的“臭氧周末效应”.一方面,上海徐汇区NO2/NO在周末比工作日要高25.61%,NO排放的减少是造成上海臭氧周末效应可能的化学原因;另一方面,上海徐家汇由于周末NOx(NO+NO2)比工作日在清晨(05:00-09:00)平均减少近12.13%,使清晨NO抑制臭氧生成的持续时间比工作日少近半个小时,周末臭氧积累持续时间更长,臭氧平均生成速率更大.臭氧的产生率是关于环境中VOCs与NOx混合比率的函数.上海徐家汇VOCs与NOx比率周末为4.55,工作日为4.37,位于VOC敏感区.由于周末NOx和VOCs减少,VOCs/NOx比率增加,使臭氧从73mL/L增加到80nL/L,这与上海徐家汇的“周末效应”基本一致.利用MICAPS云量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周末、工作日臭氧值都随云量增加而降低,并且明显发现徐家汇臭氧“周末效应”随云量增加而逐渐减弱.云量的增加最终结果使臭氧“周末效应”几乎消失,说明徐家汇臭氧“周末效应”是由于臭氧光化学生成引起的.  相似文献   
226.
蒋鑫  耿建宇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2014,35(Z1):443-450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27.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盆地大多形成于新生代,自下而上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不同的盆地沉积分布主控因素不同。碎屑岩沉积受控于3大古水系:即华南古陆南缘造山带古水系控制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扇三角洲,巽他陆架古水系控制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三角洲,婆罗洲古水系控制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碳酸盐沉积受控于水体和构造条件,温暖、干净、适度动荡的浅水环境有利于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形成与生长。多种沉积相类型构成多种油气储集体,中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最为重要,烃源岩分布具规律性。研究认为块体漂移控制了南沙大中型盆地油气分布,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发育3类岩性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228.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随对其勘探的进行,1987年、1996年和1999年分别研究了当时勘探探度-400m,-600m,-850m以上原生叠加晕特征,建立和完善了该矿床的叠加晕模型,并对其深部进行了预测,其中-400m和-600m之下的预测已被钻探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229.
岩质滑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帅  薄景山  耿冬青  吴兆营 《岩土力学》2004,25(11):1786-1790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规范中推荐或者强制性规定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由于极限平衡法本身的局限性,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何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合理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岩质滑坡存在明显的软弱滑动带的特点,提出了有限元计算过程中不同滑动带的处理方法,结合工程中常用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给出了滑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芡草沱滑坡,并与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其计算方法可靠,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230.
长孢藻是具有产多种蓝藻毒素及异味物质潜在能力的丝状异形胞蓝藻.为了探究长孢藻的生物学特性,我们从江西柘林湖分离24株长孢藻,经形态鉴定分成4个种类,分别为浮游长孢藻(Dolichospermum planctonicum)、近亲长孢藻(D. affine)、卷曲长孢藻(D. circinale)、螺旋长孢藻(D. spiroides). 16S rRNA基因序列表明柘林湖长孢藻与日本等地区的长孢藻高度相似,但只有近亲长孢藻与日本近亲长孢藻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基于16S-23S rRNA之间高变异性的ITS序列分析,4种长孢藻的D1-D1'螺旋结构相同,藻丝为直型的浮游长孢藻、近亲长孢藻与藻丝为弯型的卷曲长孢藻、螺旋长孢藻的Box-B、V3螺旋结构差异较大.通过对毒素和异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24株长孢藻均不产毒,但是4株浮游长孢藻及1株卷曲长孢藻含有土腥素合成基因.本研究不仅对柘林湖水华蓝藻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也在流域层面上为鄱阳湖的水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