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paper has reported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40Ar/39Ar dating to orthoclase from Qitianling granite. The resultant plateau ages yielded by three orthoclase specimens 2KL-17, 99LQ-2 and 2KL-31 (Note: The last one was taken from the part of granite which had been attributed to Cailing super-unit of the Indosinian Period by the former researchers) collected from the said granite are (139.57±2.79) Ma, (140.55±2.81) Ma and (144.91±2.90) Ma respectively. The above-mentioned ages represent the closed 40Ar/39Ar age of the orthoclase. The consistency in age dating results, the similarity 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ck textures, and the NW-SE orientation of orthoclase phenocrysts almost throughout the granite,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rong super-unit and the Cailing super-unit that form the main part of the granite,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products of comagmatic conjugate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This paper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Qitianling granite and the Qianlishan granite.  相似文献   
12.
骑田岭花岗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报道骑田岭岩体长石~(40)Ar/~(39)Ar定年的结果.~(40)Ar/~(39)Ar方法定年在骑田岭岩体还是首次应用.测定的3个正长石样品~(40)Ar/~(39)Ar坪年龄(Ma)分别为(139.57±2.79)(2KL 17),(140.55±2.81)(99LQ-2),(144.91土2.90)(2KL-31),上述年龄反映了骑田岭岩体主体芙蓉和菜岭超单元岩浆冷却到正长石Ar-Ar封闭的年龄.可以认为这是岩体形成的最小年龄.其中2KL-31样品采自前人划为菜岭超单元的印支期花岗岩.菜岭超单元和芙蓉超单元年龄相近,与两单元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结构的相似性以及正长石斑晶在几乎全岩体中呈NW-SE定向排列的地质事实相吻合.表明芙蓉与菜岭两个超单元岩体是晚侏罗世同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对骑田岭岩体和千里山岩体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從天文觀測,我們曉得太陽每年發出的總能量是3×10~(33)卡.太陽的質量是2×10~(33)克,所以太陽裹的物質平均每克每年發出1.5卡的能.這個數目好像很小,不過我們要曉得太陽巳存在十萬萬(10~9)年以上而它以往每年發出的能很可能沒有什麼變動,這樣就說明太陽每克的物質平均至少巳發出十萬萬卡的能.一克煤和氧在最好的燃燒狀態下祇發出2200卡的能,所以太陽能的來源仰給于物質的燃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与溶质运移机制的分形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水分和溶质运移一直是土壤-水环境系统中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土壤水分溶质运移机制的研究,探讨其领域中的众多复杂问题,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对土壤结构定量化的分形表征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力传导度等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参数的分形模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模拟、土壤溶质运移的非费克现象、弥散度的尺度效应以及溶质运移机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就分形理论今后在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875年6月8日贵州罗旬地震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对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前人研究成果、地质构造背景、现今地震活动等的调查研究,得出1875年6月8日发生的波及黔桂湘滇地区的6.5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贵州罗甸县北西,参考经纬度为北纬25°35′,东经106°28′。地震名称建议采用“1875年6月8日贵州罗句地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全站仪配合轨检仪进行高速铁路道岔精密测量的方法.采用误差传播定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测量道岔区轨道各项参数的精度情况.以某客运专线高速道岔测量试验的数据,证明了本文介绍的方法确实可行,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高速铁路道岔测量的精度要求,对目前高速铁路道岔测量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发展与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问题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监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为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年度区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重心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经过试验表明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状态,充分反映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谭远模 《北京测绘》2020,(4):514-517
杂草治理是农地质量保障的关键,杂草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是杂草治理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杂草治理精度与效率,本文提出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辅助实现杂草治理工作。本文以广东DX农场为例,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农场航拍影像采集,运用实例证明无人机航测可以大幅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精度,并分别运用视觉判断法、神经网络模型法完成了杂草密度分析,输出杂草密度分布图,说明了无人机航测数据可以辅助实现杂草密度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神经网络模型配合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杂草识别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20.
在被称为"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主峰区,散落着一些具有钝形外观的花岗岩巨砾。它们是否是冰川成因?探明这一现象具有多重意义。为此,笔者从遥感、地质学和地貌学角度开展了调查研究。基于TM、Quickbird-2及TM-DEM的多尺度多模式遥感地貌学解译表明,在猫儿山主峰部位不具备形成冰川漂砾的地貌环境条件。通过成山期与冰期年代对比,虽然猫儿山成山过程经历了第四纪冰期,但不能就此断定它形成了冰川,并导致巨型漂砾形成。对主峰基岩和巨砾的矿物岩石学特征比较表明,两者为同源关系,因此巨砾并非由远处搬来,而就是来自主峰的基岩。遥感线性构造解译表明,猫儿山花岗岩体中存在五组发育的断裂构造,它们造成了花岗岩岩体的内伤,是导致巨砾形成的重要内因。而强烈的物理与化学风化作用,加上陡峭地势的斜坡重力作用,是最终导致这些巨砾形成的重要外因。我们的实地调查证实了这五方面的分析与推测。结论很清楚,猫儿山主峰区分布的花岗岩巨砾成因于断裂构造、风化剥蚀与斜坡重力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它们只是主峰基岩的简单风化-崩塌物,而非冰川漂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