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74篇 |
地质学 | 268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51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91.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地区发育了NWW向和NWW向2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东部地区主要为NWW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其新活动明显,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1125年兰州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1组NWW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变形方式以断裂扩展褶皱为主,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1440年永登61/4级地震和1995年永登5.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夹持在上述2组活动构造之间,其内同样发育了NWW向和NWW向的次级断裂,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其上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92.
珠江水系贺江段近年出现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大型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用该虫对草鱼、银鲫、麦鲮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该虫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累积感染率为76.2%~100.0%;对寄生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部的比例(55.6%~72.0%)最大,胸鳍(11.7%~28.8%)次之;对试验鱼有较强的致死性;该虫吸血后体长(L)增长较大,体宽(W)基本不变;从寄主体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16.32%~18.00%)较大,而一直寄生在寄主身上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则因各自摄食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93.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质及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人工引入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监测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15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以及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光合细菌可显著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9%、43.42%、52.20%,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分别比照组提高31.92%、72.29%、55.56%、31.61%、39.07%、69.51%,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67%、34.0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94.
595.
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热带及其邻近海域的大气加热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的考察资料和世界月平均气候资料详细地计算了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热带及其邻近地区整层气柱的辐射和热量收支。主要结果是:(1)西太平洋和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海域10—12月整层气柱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强热源区,而与之相邻的赤道南北两侧的副热带海域则是较强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独立的热、冷源中心。(2)上述热源区主要是降水潜热很大造成的,而冷源则是由于整层气柱辐射支出多形成的。(3)热源区的月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96.
597.
598.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一个较强的热源区。赤道热源带的南移和加强是厄尔尼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2)各月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冬春和夏秋两类;(3)总加热率的月际变化明显,且有2次显著的增热过程。 相似文献
600.
水利出版社为了便于各地学習水文测騐方面的經騐及反映我國水文測驗工作的情况,已組織力量,对水文测騐技術交流会議的文件加以編輯,准备將最主要的文件逐步分冊編印出版,出版內容將包括各种流速仪測流的操作方法,仪器設备、試验研究等各方面的文件,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