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贵州地震活动图像及烈度区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覃子建  罗远模 《贵州地质》1994,11(4):334-347
笔者对贵州历史地震记载和仪器测量地震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公元1308~1948年有地震记载近两百条,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次,其中最高震级为级的强震,最高地震烈度Ⅷ为度.1955~1993年省境内能记录的3.0~5.4级地震235余次,解放后最大地震为5.4级。贵州与四省(区)接壤县份发生破坏性地震23次。因此,贵州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均属于全国中等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贵州地震活动的主要图像,概略地把贵州地区划分为黔东、黔中和黔西三个不同形态的断块,显示了贵州地震活动似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端兴衰而兴衰,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这是符合地理空间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的。因此,贵州省地震活动是"以地质构造地震为主体,以诱发地震和岩溶类地震为两翼的独特的活动格局。"又据最新"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简介贵州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提出了烈度区划的基本特点,贵州有一半的县市处在地震烈度Ⅵ-Ⅶ度区内,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应依次指导与加强贵州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62.
冷水江市浪石滩滑坡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佐海  罗仕康 《湖南地质》1993,12(2):107-110,106
浪石滩大型滑坡的形成,除具有自然边界条件、地质结构面和斜坡地貌形态外,还有地下溶洞的带状发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井下采煤造成的顶板岩层位移变形,则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由于地下采煤与滑坡密切的成生联系,预测发展下去,滑坡造成的灾情惨重。因此,做好治理前的地质勘查与采煤时的地表变形防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3.
有机膨润土的制备流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敏  罗健民 《地质实验室》1993,9(6):375-377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5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朝阳市局和凌源市局气象工作者一行6人驱车向距市区35公里的208微波站驰去.微波站位于凌源市几何中心、海拔964米的牛营子乡红石砬山上。农村气象警报网要在这里中转。此行的目的是试通警报。 9时整,我们乘坐的客货两用车被李师傅稳稳地停在了红石砬山下.群山连绵限制了我们的视野;绿色满眼荡尽了途中的微乏。“一千一百四十七磴,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七日完工。”  相似文献   
967.
大陆板内震源断层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祥林  罗焕炎 《地震地质》1992,14(3):259-264
基于对大陆板内地震构造的分析,讨论了浅源地震与断层的关系。说明了震源断层概念,从构造环境和震源参数方面分析了大陆板内震源断层的特征。提出了A、B两种震源断层。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68.
地震综合预报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国民  罗兰格 《地震》1990,(5):25-32
本文概述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地震综合预报的实践经验,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对地震前兆复杂性及其物理力学成因的认识,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应用等。文章最后讨论了地震综合预报的几个主要努力方向,即加强综合预报物理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在地震预报试验场全面开展地震综合预报的科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969.
罗耀星 《地质论评》1990,36(1):31-41
大石桥菱镁矿区诸矿床已初步查明为蒸发沉积成岩-热液交代富集型,本文进一步研究热液的物质来源。该区青山怀矿床的菱镁矿及蚀变白云岩的稀土总丰度、铺和重稀土均高于未蚀变白云岩。后者的稀土型式反映沉积成因,菱镁矿和蚀变白云岩则反映热液富集交代型式,热液为混合岩化热液。自元古宙混合岩的强烈蚀变中获得稀土,并从长石中获得Eu,并与蚀变混合岩达到稀土平衡。由含碱氯化络合物搬运,在循环过程中淋滤了围岩(白云岩)的物质。菱镁矿通过品格收容和晶问沉淀捕获稀土。显示了高浓度卤水在搬运、沉淀过程中的稀土分馏。物质来源主要来自混合  相似文献   
970.
对“”康滇地轴“铀成矿环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一月 《铀矿地质》1990,6(4):226-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