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江坪河石墨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下段,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与石墨绢云母片岩组成的互层,原岩为一套灰岩-炭质泥岩韵律沉积,属于潮坪-泻湖沉积环境。沉积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围岩白云质大理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赋矿的石墨绢云母片岩形成于缺氧环境。南江坪河石墨矿的δ13C值波动在-24.5‰~-22‰之间,与有机质的δ13 C分布范围重叠,表明其中的炭质来源于生物有机质,而大理岩中的炭质则是原始沉积碳酸盐岩的原始组分。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提出了南江坪河石墨矿成矿机制:在闭塞缺氧的泻湖环境中,有机碳在还原成岩环境中容易保存,形成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后期成岩过程中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有机质重新结晶形成石墨矿源层;随后,经过岩体侵位接触变质,使得含矿岩系中的石墨片径增大,富集成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2.
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层系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四川南江新立村下震旦统灯影组剖面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发育良好。在该剖面上共识别出4类混积层系岩石组合类型:细砂岩-泥晶白云岩组合(Ⅰ)、粉砂岩-泥晶白云岩组合(Ⅱ)、粉细砂岩-含粉砂白云岩组合(Ⅲ)、含砾砂岩-白云岩组合(Ⅳ)。通过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示出灯影组二段上部-三段由下向上发育混积中潮坪、潮下浅滩、潮道、低潮坪4种沉积亚相,而混积层系主要产出于混积中潮坪和潮道亚相。微量元素指示研究地层整体形成于氧化环境,但发生混积层位的形成环境相对缺氧。根据当时海平面变化和大地构造演化,认为灯影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层系的出现与桐湾运动玉幕之后海平面下降导致的陆源碎屑输入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4.
老挝南部帕莱通(Phlaythong)矿区出露了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基性端元为致密块状玄武岩,酸性端元为流纹岩。流纹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9.0±2.0)Ma,属中-晚三叠世,代表双峰式火山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玄武岩SiO2质量分数均值为50.70%,富TiO2、MgO、CaO和TFeO,具较低的全碱和P2O5,富集LILE(Sr、Rb、Ba、Th)和轻微亏损HFSE,轻稀土略微富集,Eu负异常不明显;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平均质量分数为76.33%)和全碱,富钾(w(K2O)>w(Na2O)),极低的TiO2、MgO、CaO和TFeO,富Th、U和Zr,明显亏损Ta、Nb、Ba、Sr和Ti,轻稀土富集,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1~0.82)特征。初步研究表明,玄武岩和流纹岩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玄武岩由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受陆壳物质混染作用形成,流纹岩为壳源物质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之后熔融的产物。结合南海-印支地块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5.
6.
石墨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保护资源,为了深化对上扬子陆块北缘晶质石墨矿成因的认识,对研究区多个石墨矿床的含矿地层、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上扬子陆块石墨矿主要分布于四川南江—旺苍一带,形成一个南西—北东向延伸约60 km的矿化带。由南西至北东,石墨矿具有矿体厚度增加、结晶程度变高的趋势。主量和微量元素指标(SiO2、Al2O3、V/Cr、Ni /Co等)反映出含矿岩系整体形成于相对局限缺氧的浅水碳酸盐台地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炭质保存,从而为石墨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石墨矿的δ13C在-24.9‰~-14.2‰之间,与有机质的δ13C分布范围一致,表明石墨矿的炭质来源于生物有机质。石墨矿围岩含有绢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红柱石等特征变质矿物,指示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与石墨矿接触部位固定碳含量明显增加,并伴有石墨片径增大的现象,表明岩体热接触变质促进了石墨矿进一步富集。初步提出了研究区石墨矿三阶段成矿模式,即中元古代原生碳质沉积阶段、中新元古代区域变质石墨晶核形成阶段、新元古代岩体热变质晶体生长成矿阶段。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上扬子陆块北缘石墨矿形成机制和中国晶质石墨矿成因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南江坪河石墨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下段,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与石墨绢云母片岩组成的互层,原 岩 为一套灰岩-炭质泥岩韵律沉积,属于潮坪-泻湖沉积环境。沉积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围岩白云质大理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赋矿的石墨绢云母片岩形成于缺氧环境。南江坪河石墨矿的δ13C值波动在-24.5‰~-22‰之间,与有机质的δ13C分布范围重叠,表明其中的炭质来源于生物有机质,而大理岩中的炭质则是原始沉积碳酸盐岩的原始组分。结 合 地 质、地 球 化 学 特 征,初 步 提 出 了南江坪河石墨矿成矿机制:在闭塞缺氧的泻湖环境中,有机碳在还原成岩环境中容易保存,形成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后期成岩过程中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有机质重新结晶形成石墨矿源层;随后,经过岩体侵位接触变质,使得含矿岩系中的石墨片径增大,富 集成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
上扬子北缘川北地区出露的基底地层发育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的褶皱基底早已发现尖山、坪河、庙坪等中—大型、超大型石墨矿;但是直到最近,才在下层的结晶基底后河岩群汪家坪岩组细粒石英岩中发现了石墨矿。该矿体长约200米,宽约6.7米,矿体平均厚度4.9米,矿石平均品位5.13%。矿物组合为:石英+石墨+云母+黄铁矿+赤铁矿。该成果在上扬子北缘地区的发现,扩大了该区域的找矿前景,为区内晶质石墨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为四川巴中地区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潜力保障。数据集包括Excel表格数据,2个*.xls类型文件,记录了样品固定碳测试结果和氧化物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保山—镇康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矿区重力、航磁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芦子园地区存在隐伏酸性岩体。为查明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本次研究使用了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三维反演方法。通过重力三维反演图可以看出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通过 AMT 二维反演反映出深部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形态及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了岩体与地表、近地表的铁铅锌矿化关系,为深部找矿指出了方向,进一步指导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宝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独立铂钯矿床,该岩体基性程度高,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组成,含大量铬铁矿〔w(Cr)约为0.5%〕。铂钯矿石呈稀疏浸染状,硫化物含量少,高铂族元素、低铜镍含量。矿体与超基性围岩界线不明显,且二者具有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参数和微量、稀土、铂族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表明两者的原始岩浆具有相似的性质。超基性围岩具有高的Pd/Ir、Ni/Cu比值和Pb负异常,相反,铂钯矿石显示为低的Pd/Ir、Ni/Cu比值和Pb正异常,两者具有相似的Cu/Pd、Cu/Pt比值(≤原始地幔值),表明铂钯矿石形成于地幔柱S低度饱和环境,超基性围岩可能形成于S饱和/不饱和的地球化学界面。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的差异表明含少量富铂族元素的硫化物的含矿岩浆可能注入于稍前侵入的、且未完全固结的超基性围岩中,形成似层状矿体。峨眉地幔柱早期硫低度饱和、融离出少量硫化物以及铂族元素在硫化物/硅酸盐相中极高的分配系数是导致金宝山矿石富铂钯、贫铜镍的根本原因。金宝山是极少有的全岩体Cu/Pd、Cu/Pt值均小于原始地幔值的矿床,表明该岩体的岩浆经历了硫化物富集铂族元素的过程,推测靠近峨眉地幔柱喷发中心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是寻找铂族元素矿床最佳远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