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丘平珠  唐炳莉 《广西气象》2007,28(A02):50-52
根据广西各气象站历年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数据,对广西累年10min、1h和24h等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分析了广西部分气象站10min、1h最大降水量的极大值概率分布及一些重现期对应的降水强度值。结果显示,大部地区在10m in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一场大雨的雨量;各地在1h之内可能降下的最大雨量,相当于一场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雨量;一般来说,24h最大降水量接近或大于1日最大降水量;12个地市10min、1h、24h最大降水量序列的概率分布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拟合优度检验。  相似文献   
112.
激电测深一维反演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基于改进的两步变异差分进化全局最优化算法实现了激电测深的一维反演。传统的差分进化算法包含变异、交叉和选择操作,变异为单步变异。本文提出的两步变异法分步将最优个体与随机选取的两个个体经变异后产生新个体。加强了最优个体的影响度,提高了全局寻优能力。通过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两步变异法比传统方法寻优能力更强。利用等效电阻率法加载极化率参数,通过数字滤波算法可快速正演计算层状模型表面激电测深电阻率曲线,在此基础上应用两步变异差分进化算法不断变异产生新个体,正演计算电阻率与观测值进行拟合,选择适应度值趋近于最大适应度值的个体作为反演结果。本文反演方法操作简便,计算速度快。通过对H型和KH型地电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本反演方法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13.
地球关键带(简称关键带,Critical Zone)对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关键带土壤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平衡破坏有关。当前关键带土壤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带土壤形成机制、成土速率及其控制因素、土壤地表和地下侵蚀速率及其控制因素,以及土壤演化的控制机制等方面。然而,针对不同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区域的关键带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方面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未来还需要重点针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关键带开展土壤演化及其模型预测的对比研究,为关键带形成、演化与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4.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和地震总输入能(耗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15.
23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甜水海湖岩心铁元素的气候记录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甜水海湖钻孔岩心是一套连续和完整的第四纪沉积层序,通过对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23万年来的气候曲线,揭示了几次较大的降温信息,约15万年以前,年平均气温为-1.63°,气候温干,沉积以氧化环境为主导,在6阶段后期,呈现气候波动频繁,沉积环境不稳定,进入5阶段,即进入末次间冰期,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较6阶段降低2.83℃,约7.4万年以来,即进入末次冰期,4阶段气温较5a亚段  相似文献   
116.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各方法对粒度数据有明显影响。对于富含三水铝石的样品,用盐酸溶液煮沸处理后,可以使游离铝氧化物的胶结作用解体,从而使颗粒充分分散,即方法B效果较好;而对于蒙脱石含量较高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盐酸溶液处理后会破坏蒙脱石晶格及硅胶体的出溶,从而会对矿物产生胶结作用,用方法A较为适宜;其他粘土矿物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当利用粘粒含量作为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及红壤类型划分的指标时,不同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对成果的正确解释,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必需的。在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研究方面,以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作为指标时,前处理方法的不同不影响对物源指示的判读,但利用粘粒含量及粉砂/粘粒比等参数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罗维芳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3):278-282
海坛海峡海底光缆建设是一项加强海坛岛与大陆之间通信的工程。本文介绍了勘察的光缆路由区地形地貌及沉积结构,并分析了相应的水动力情况,在明该段路由区宜于埋设海底光缆,但不同地段的水动力和沉积结构等有异,光缆埋设的深度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8.
简要论述了福建以花岗质岩石为载体的壳源矿物初始时代与演化特征 ,探讨了三大成因类型的矿物类的衍生史  相似文献   
119.
计算机屏幕颜色印刷色谱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作了计算机屏幕颜色印刷色谱,对计算机屏幕色谱各色块与最后的印刷色谱上的对应色块进行色差计算,通过对屏幕色谱进行多种途径的调校,使色块色值在标准范围之内,实现了所见所得效果。该色谱对于电子出版软件内设色是一处重要的参考,该图显示调整方法是获得计算机图像屏幕打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0.
张岩  方维萱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4-2024010014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本文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