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东秦岭-大别山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而也是当今研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研究热点地区之一.东秦岭-大别山地区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上世纪已经初步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2.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基底变质杂岩中含有较多的古元古代变质侵入体及敦煌岩群孔兹岩系.变质侵入体规模一般较小,它们以岩体特征明显、与米兰岩群的侵入接触界线清晰、钠质混合岩化不发育、角闪岩相变质等特征区别新太古代TTG岩系.其中,以岩体形式较大规模出露的有闪长质片麻岩、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角闪石英正长岩、碳酸岩...  相似文献   
163.
流体-熔体强相互作用的成矿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学家早就清楚地认识到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含矿流体有关,因而含矿流体成为矿床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矿床学家也深刻认识到内生金属矿床与火成岩密切相关。因此,流体和火成岩都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然而,矿床学家继承了岩石学家的错误,以为含矿流体是岩浆分异的产物;也继承了  相似文献   
164.
梁涛  卢仁  罗照华  白凤军  刘晓 《地质论评》2015,61(4):901-912
熊耳山西端的沙沟—龙门店银多金属矿矿集区内出露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精确限定它的形成时代对探讨其成因背景和评价成矿潜力均具有重要意义。蒿坪沟岩体定年样品HPG304的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33个锆石测点中有18个测点的U-Pb同位素测定值位于或者接近n(207Pb)/n(235U)—n(206Pb)/n(238U)一致线,它们的年龄值集中于2435±9 Ma、2310±13~2340±10 Ma、1784±10 Ma和129±1~131±1 Ma等4个年龄段内。最新年龄段内8个锆石测点n(206Pb)/n(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9±0.6 Ma(MSWD=0.69),结合前人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5颗SHRIMP锆石的U-Pb同位素数据,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5±1.1 Ma(MSWD=3.5),认为它的形成年龄为130.5±1.1 Ma。综合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定年结果,34颗锆石形成了一个从古元古代到早白垩世的锆石年龄谱,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作用,由此触发的岩浆(流体)混合作用成就了其锆石U-Pb年龄谱。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与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地区中生代广泛而强烈的成矿及成岩时代相接近,岩石圈拆沉作用利于深部流体快速释放,加之蒿坪沟黑云母花岗斑岩及其周缘和深部显示了良好的物化探异常,它应当被视为沙沟—龙门店银多金属矿矿集区内找矿靶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5.
吉林辉南大椅山碱性玄武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椅山是龙岗火山群的西部成员之一,本文试图以大椅山玄武岩研究为例,说明整个龙岗火山群的岩浆起源。主要结论有:①大椅山玄武岩为幔源原生岩浆;②玄武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是地幔岩熔出玄武岩浆后的残留矿物组合;③玄武岩浆起源于70—90公里左右的地幔深处,T=1337—1408℃,P=20.6—26.3kb;④龙岗火山群的各种特点是上地幔源区含水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6.
罗照华 《地质与勘探》2023,59(2):387-397
在南方丘陵区工程建设的场地整平时,常形成一些人工堆填岗地,受到下覆黏性土的阻隔,岗地上的填土会形成独立的上层滞水地下水系统,但目前对于这个地下水系统的特征及其工程危害却鲜有研究。本文利用某人工堆填岗地导致地下室破坏的上层滞水水位监测资料,研究了该地下水系统的水位动态和流场及其变化特征,分析了水位和流场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堆填岗地上的集、排水工程易遭受填土不均匀沉降的破坏而出现渗漏;堆填岗地上的上层滞水虽属于“路过”型地下水,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在汇集的雨水集中灌入时,因排泄相对缓慢,水位上升迅速,滞留时间较长,由此对地下工程造成破坏,因此工程建设时需引起重视。考虑到集、排水工程渗漏对上层滞水水位的影响,地下工程的抗浮水位应在考虑岗地的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集、排水工程的埋深及可排泄标高为依据。本地下工程事故可用调整场地规划、封堵或重建渗漏集排水结构、盲沟疏排与拉锚结构的防治结合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67.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幔源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性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北方板块是否俯冲到了青藏高原之下?现有的资料尚难对此作出确切的回答. 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是青藏高原北缘的新生代岩浆起源与作用过程. 支持俯冲模型的地球物理论据及岩浆活动证据都还不够充分. 然而, 许多证据却表明, 陆-陆碰撞引起的大型剪切断裂和地壳大规模缩短在青藏高原北缘的岩石圈运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北缘的幔源岩浆活动局限在大型走滑断裂的交汇部位, 岩浆成因可能与走滑作用导致的局部拉张环境有关. 走滑断裂导致岩石圈的重力不稳定性和垮塌, 深部热物质上升, 它们所携带的热量与剪切作用生成的热一起, 导致含水地幔发生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68.
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帕米尔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新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发育,既有壳源岩浆侵位,也有幔源岩浆广泛分布。根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侵入岩可分为幔源碱性正长岩和壳源花岗岩2个系列。幔源碱性正长岩总体上由暗色正长岩、浅色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成因为岩浆不不混溶作用。壳源花岗岩类成分单一,具有低共熔岩浆属性,其成因可能与幔源岩浆对地壳加热有关。利用碱性正长岩的钾长石进行^40Ar-^39Ar法获得3个分别为大约23Ma、13Ma和8Ma坪年龄数据,结合岩体地质特征,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碱性正长岩和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以及后期构造热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是帕米尔构造结形成和帕米尔强烈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四川冕宁沙坝地区出露的康定杂岩中基性、中性、酸性岩的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的阴极发光结构观察与SHRIMP(灵敏高分辨离子探针)U-Pb年代学多方面的系统研究, 确定杂岩体中锆石具岩浆成因特征. 锆石主体结晶于721~773 Ma; 杂岩体中含有古元古代早期到晚期的陆壳残留锆石, 所测最老年龄为2468 Ma, 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 岩石结晶后在古生代、中生代的变质改造事件中形成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颗粒. 岩石均具Nb, Ta和 HREE亏损, 为钙碱性系列的岩石组合, 可能形成于岛弧或底侵环境.  相似文献   
170.
埃达克岩的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与多数弧岩浆岩具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的岩石组合不同,有一种弧岩浆岩以英安岩及与其成分相当的深成岩为主,由于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定义为埃达克岩。埃达克岩的显著特征是高Al2O3、Sr、Sr/Y、La/Yb、Zr/Sm而低Y、Yb、Sc。根据熔浆-矿物平衡热力学,岩浆被认为起源于榴辉岩相条件下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这样的熔融条件一般认为要求年轻(<25Ma)而热(≈10℃/km)的水化玄武质洋壳岩石发生俯冲作用,并在大约75~90km深处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岩浆。在岩浆弧岩石成因体系中,这样的熔融条件最可能出现在板块俯冲的初始阶段。因此,埃达克岩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