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74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有关的4个问题。(1)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特征:纵向上由南至北可分为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三个带;横向上,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从西至东按横向调节带分为5个段,构造特征表现为反冲断层从不发育到向南反冲的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红车断裂为界划分为西段和东段,西段构造运动弱,构造变形具双层结构;东段构造运动较强,发育大型冲向后陆的反向逆冲断层,构造变形多具有3层结构。(2)逆冲断层-褶皱类型按其形成机制分为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及基底卷入-滑脱混合型冲断-褶皱3大类,其中,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的特征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而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层先于褶皱形成为特征。(3)本区存在横向和纵向传递带。横向调节带一般分布于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纵向传递带分布于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逆冲断层系斜列分布和位移纵向斜列传递为特征。(4)褶皱-冲断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有: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末和晚侏罗世末发生的构造变形以及古近系、下白垩统和下—中侏罗统发育的三套异常高压泥岩层相关的滑脱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湖南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郧  蔡锦辉 《地球学报》2004,25(2):239-242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南的骑田岭南部。岩浆岩的含矿性普遍较好,一般都高于地球同类岩石的平均值,各花岗岩岩体的稀土特征相似,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从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再到自交代现象发育的细粒花岗岩,δEu亏损逐渐加剧。同位素年龄资料证明,芙蓉矿田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矿田综合信息反映出矿化可能与细粒花岗岩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993.
2003年以来,随着福州全面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公开挂牌交易以及福州软硬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福州实施“东扩南进西拓”战略,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批实力雄厚、知信好、知名度高的外地开发商看好福州这方投资热土.先后举资加盟福州地产,积极参与福州的房地产开发。  相似文献   
994.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动态数据管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是需要在一个有限带宽、移动的、不稳定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相对稳定的服务.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思想,试图从业已形成的海量服务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律,以指导服务器有效地完成数据分发工作.但经典的Apriori算法并不适合时序数据的处理,而现有的时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又对服务的关联时间阈值考虑不够,故对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改进,使之适应动态数据管理的需要,从而为解决LBS动态数据管理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95.
深圳北西向断裂分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地区断裂以北东向五华-深圳断裂带和北西向珠江口断裂带多条次级断裂相互切错的断裂空间分布特征为主,同时多组东西向断裂穿插其间组成复杂的"棋盘格子状"断裂系统。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是现今活动的发震构造,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深圳市及其周边发生的多起微震事件表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活动仍在持续,尤其是近百年来珠江口断裂带发生的多起中强震更是佐证了这一观点。针对深圳南山区及周边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从露头区实地断层追索、断层特征的考察以及已有钻孔和地球物理资料收集等方法入手分析总结了深圳地区北西向主要断裂的分布特征和活动性:深圳地区北西向断裂在空间上控制了珠江口断陷,区域上切割北东向断裂,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北西向断裂最新活动于晚、中更新世,部分断裂表现为老断裂新活动,最新活动时间存在明显分段特征。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明显减弱,部分次级断裂属于弱活动或不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96.
银额盆地赛尔亥那地区发现的地表铀矿化带,前期认为是层间氧化铀成矿作用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化,本次研究发现,赋矿岩石类型为含铀白云质磷质岩及含铀磷质粉砂岩。矿石中赋存大量的微晶磷灰石,呈微晶(粒径<1μm)集合体形式。全岩主微量分析显示U与P2O5、Ca O呈较好的正相关,磷灰石微区原位(LA-ICP-MS)主微量分析结果显示U与P2O5、Ca O、∑REE等均呈较好的正相关,高倍扫描电镜下未发现铀矿物,认为铀是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磷灰石中。铀矿石岩性岩相特征、磷灰石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共伴生矿物成因等表明,富铀磷灰石是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赛尔亥那地区铀矿找矿思路应兼顾潜水-层间氧化型及沉积成岩型。  相似文献   
997.
湖南尖峰岭矿床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型Li、Nb和Ta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花岗岩成矿作用以及指导湘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采用XRF、ICP-MS和ISE法分析了与成矿有关的黑云母花岗岩、钠长石花岗岩及云英岩的中主量、微量元素和挥发分。结果表明: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SiO_2(70.6%~84.85%)和挥发分F(2.43%~3.74%)质量分数高,富Al_2O_3(9.36%~22.99%),且A/CNK1.0,为过铝质岩石,全碱(w(Na_2O+K_2O)=1.51%~7.52%)和w(CaO)(0.1%~3.44%)变化大,w(Fe_2O_3)、w(MgO)、w(TiO_2)、w(MnO)、w(P_2O_5)较低;稀土元素组成具显著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强烈富集Rb、Th、U、Nb、Ta元素,亏损Ba、Sr、Ti元素。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高程度分异演化作用和岩浆不混溶作用,其挥发分F对稀有元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并制约着熔体/流体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效应。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的稀有金属富集成矿受到岩浆不混溶作用、水岩反应、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现浇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多集中于预制成型混凝土样(块)与冻土接触面的力学试验研究,而与工程实际更为接近的冻土中现浇混凝土、冻结稳定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则少有涉及。基于冻土中现浇混凝土的试验方式,开展了不同水灰比、含冰量及冻土温度条件下,混凝土-冻土复杂接触面冻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由于混凝土中粗、细骨料导热系数及水化热侵蚀强度不同,冻土中现浇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发生起伏变化。受该因素影响,粗糙接触面较光滑接触面的冻结强度增大71.9%。粗糙接触面引起的应力集中,使得剪应力在剪切破坏过程中出现间歇性增大、跳跃。在冻结强度构成中,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 φ值对冻结强度增长的贡献要大于c值。水灰比由0.4增至0.6,混凝土导热系数降低,生成接触面趋于光滑,冻结强度减小;土体含水量由15%增大至30%时,冻结强度增大,含水量继续增大至40%时,冻结强度减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整体呈现冻土温度降低冻结强度相应增大的趋势。基于上述结果,多年冻土区灌注桩设计时,建议混凝土采用0.4~0.5水灰比。  相似文献   
999.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深海扬矿泵导叶结构中粗颗粒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矿泵作为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参数对安全、高效输送矿石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扬矿泵导叶区域中的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受力方程和运动方程,从扬矿泵结构参数和输送参数两个方面来研究颗粒在扬矿泵导叶中的运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当颗粒粒径一定的条件下,相比于25°和30°的导叶进口安放角θ,15°~20°时颗粒将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与导叶壁面发生碰撞,这样对导叶的磨损更严重,但当θ大于25°时,导叶曲面弯曲过急,不利于颗粒过泵,因此,在此研究中选择导叶进口安放角为25°较合适;2)流道宽度小于3d_(max),颗粒与导叶碰撞位置越靠近导叶进口,碰撞时颗粒的速度越大,对泵的磨损越严重,流道宽度大于3d_(max),导叶的导流效果降低,综合考虑,选择流道宽度为3 d_(max)较佳;3)当水流速度在2~5 m/s时,颗粒与导叶碰撞瞬间,水流速度大的工况下,颗粒会以更大的速度与导叶碰撞,这样对机械的磨损更严重;4)细颗粒不容易与导叶碰撞,同一流速下,粒径越大的颗粒在导叶中的停留时间越长,会增加堵泵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