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研究季节性放牧对植被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是探索如何提高高寒草甸水源涵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甸季节性放牧样地与自然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性放牧和自然放牧条件下高寒草甸植被耗水量、水分盈亏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植被生长季(5-9月),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植被耗水量在5月开始增加, 7月达最高,分别为160.94 mm和145.96 mm,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总耗水量(395.52 mm)比自然放牧样地(348.14 mm)高13.61%。生长季平均来看,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5-9月水分正盈余,分别为13.58 mm和70.96 mm,但在植物生长旺季(8月)略有亏缺。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植被耗水量均与降水量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量(ANPP)、地下净初级生产量(BNPP)和总的净初级生产量(NPP)比自然放牧样地分别高32.54 g·m-2、5.96 g·m-2、38.50 g·m-2,季节性放牧样地ANPP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比自然放牧样地高53.85%,而BNPP、NPP的WUE比自然放牧样地分别低13.06%和9.97%。这表明,季节性放牧可提高植被生产量和耗水量,但对高寒草甸WUE的影响因放牧方式不同导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2.
针对国内缺少面向非专业人群的GIS科普内容的状况,研究在建构主义体验学习与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兴趣引导体验促科学知识发现"的GIS体验区建设理念,形成了"掌握空间分析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和观念"的体验目标和"用半开放体验线路串联系列小案例反映GIS方法与应用"的设计思路,进而以"GIS知识学习--GIS初步应用--GIS项目选址"为体验主线,进行了GIS体验区的框架设计和分场景设计,并综合运用RIA技术和开源WebGIS技术,构建了GIS科学体验的数字互动平台.GIS体验区网站运行一年以来,访问量超过17万人次,结果表明,GIS体验区能够有效把握体验者的兴趣,有利于推动GIS的大众化发展.  相似文献   
63.
郑荣才  文华国  郑超  罗平  李国军  陈守春 《岩石学报》2009,25(10):2459-2468
研究了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结构Sr的含量和Sr同位素组成,讨论了它的成因,飞仙关组优质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来自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与准同生白云岩比较,埋藏白云岩的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与前者有显著差别;(2)飞仙关组所有各类碳酸盐岩(或矿物)具有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6588~0.708187,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的变化范围(0.7076~0.7078),平均值0.707656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0.707743)基本一致;(3)埋藏白云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7122~0.707419,平均值0.707421,都略低于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但与已报道的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0.707330~0.707383)和平均值(0.707350)都非常接近,说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强烈的川东北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4)综合岩石结构、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证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作用产物,白云石化流体来自地层中高Sr和高盐度的海源地层水.  相似文献   
64.
目前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系统庞大且数据种类繁多,而现有的监控止步于数据消息积压后的告警。本文通过jQuery技术研究Rabbit消息,在消息粒度上获取消息积压信息,实现自动处理相应数据的解码程序,开拓了自动运维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维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长时间没有收到消息告警时,缩短排查故障时间。对于省级自动化运维,具有较强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和古海洋由正常海向非正常的高Sr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两类T/P界线...  相似文献   
66.
北武夷蔡家坪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水北组(J1s)、漳平组(J2z)砂岩,铅锌矿体多产在断裂旁侧破碎带及流纹斑岩与砂岩接触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细致研究.初步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沉积成矿期、岩浆热液期与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包括中...  相似文献   
67.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71×10-6、1.22626×10-6、5.259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硫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硫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硫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 (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 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硫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硫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相似文献   
68.
北武夷生米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 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 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 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火山——侵入岩属于贫钠富钾的S型花岗岩, 其w(SiO2)值为62.42%~78.02%、w(K2O +Na2O)值为7.66%~9.13%、w(K2O)/w(Na2O)比值为1.18~2.62、里特曼指数δ为1.67~3.78;矿区岩石LREE/HREE比值平均为10.94×10-6, 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Eu普遍亏损, 特别是熔结凝灰岩、黑云母花岗岩δEu<0.31, 表明经历了显著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自早至晚主阶段岩浆活动稀土总量逐渐降低。从∑REE总量值、δEu值、地球化学参数及标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看, 生米坑铅锌矿化蚀变岩与钾质粗面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钾质粗面斑岩锆石(SHRIMP)年龄138.3±1.4 Ma, 表明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白垩纪早期, 矿床成因类型属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9.
河南省老湾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详细分析河南省老湾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富CO2的K+-Na+ -Cl--SO 2-4体系。氧、氢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变化于-5.25‰~+5.37‰,δD变化于-67‰~-7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1‰~+5.3‰,平均值为+3.98‰,显示深源硫的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地壳铅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老湾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  相似文献   
70.
根据天水地震台SK地震仪近年来记录的338个震例的资料,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大振幅面波与初至波至时差同震中距的关系式,并与J-B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J-B表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实际震中距的偏差较大,用本给出的关系式和走时表估算震中距可以缩小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