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6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南京市地基的使用能力及其分区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地基的使用和潜力是个关键。在本文中,作者编制了南京市的四个工程地质因素图,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南京市地基分区图,为工程地基的选择提供了判断依据,以期减少由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相似文献   
132.
本文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南京东联大厦,机械大厦深基坑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计算模型挡土结构按弹性介质,土体按弹塑性介质考虑。有限元计算与实测值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同时综合运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后期开挖的机械大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修改是合理的,得到了一些有实用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3.
蒋建平  阎长虹  徐鸣洁  罗国煜 《岩土力学》2007,28(10):2077-2082
通过室内电阻率试验和土工试验,对长江下游苏州-南通长江公路大桥地基中深厚软土电阻率特征及其与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同一钻孔(即CZK30)中,从粉质黏土→粉砂→细砂→中粗砂,土样的电阻率逐渐增大。电阻率随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随垂直渗透系数、水平渗透系数、压缩模量、标贯等的增加而增大。(2)CZK30孔中粉质黏土电阻率随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压缩系数、液限系数增加而减小,而随压缩模量、黏聚力等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拟合,提供了软土电阻率与物理力学参数相关关系的量化表达式,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点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绝大部分在0.88以上。结果表明,土电阻率与其它物理力学参数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4.
城市河道淤泥特性及改良试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京内秦淮河疏浚淤泥为例,通过土工试验、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城市河道淤泥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特性。试验结果显示:秦淮河淤泥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极高,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和少量粘土矿物等。为了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处理,运用水泥、石灰无机固化材料对淤泥进行固化改良试验及改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水泥固化土由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过渡,破坏应变在1.8%~2.2%,而石灰固化土均表现为脆性破坏,且破坏应变小于水泥土,为1%左右。水泥固化土28d强度为670kPa,固化效果优于石灰,但略低于处理一般软土的固化土强度。研究结果对处置城市河道淤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南京城西漫滩相软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南京城西漫相软土为研究对象,从其工程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工程实际资料,分析、讨论了该层软土的承载能力,并对如何正确确定其承载力在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6.
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人采用FORTRAN77或老板本的BASIC语言编程建立 的地下水资源模型可视性较差,难以操作和使用。因而研制了一个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可 视化强的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该市地下水资源的长效管理和经 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地下工程中由控稳到控水的断裂屏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原始地质条件下的不导水断层在采动影响下透水并最终导致突水事故发生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断裂破碎带成为围岩变形和采动应力传播的屏障。这种屏障作用的结果使得断裂带内岩体变形强烈,变形梯度大,开挖空间与断裂带之间围岩变形和采动应力集中加剧,这容易引起断裂带含有原生结构面的构造岩体和存在断层伴生裂隙的围岩变形错动,并进一步导致地下水导升。工程实例证明了这一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经验的优势断裂灰色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于经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断裂进行分级,该方法以时间优势指标(RT)、规模优势指标(RL)、距离优势指标(RD)、活动周期与活动史指标(RR)以及综合指标(RZ)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象,并根据最大关联度识别原则,获得优势断裂等级的判定结果。这一方法克服了过去优势断裂评价中程序繁琐,各等级之间指标界限不明确的缺点,为优势断裂评价和优势面专家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9.
许多重要的软土工程譬如基坑、路基工程在破坏后需要快速修复,磷酸镁水泥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一现代建设的要求,但不同地区软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同,而有机质的含量对固化土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磷酸镁水泥加固不同有机质含量软土的加固规律,本文通过向烘干后的软土中添加腐殖酸,人为制备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样,并取相同条件下PO水泥加固软土作对比,通过相关力学试验得到以下规律:两种水泥在加固不同含量有机质软土的过程中,加固效果都会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磷酸镁水泥在快速修复和凝结方面明显优于PO水泥,但磷酸镁水泥中长期加固有机质软土的效果却不及PO水泥。同时利用SEM试验对得到的规律进行了解释并分析其微结构演化特征。该研究成果独到地分析了有机质含量变化对磷酸镁水泥加固效果的影响,证明了磷酸镁水泥可以应用于软土的抢修工程建设中,对加固软土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在地下盾构隧道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率泥浆,由于泥浆中含有膨润土及泡沫剂等高分子添加剂,具有高含水、低渗透、塑流性强等特性,在其运输中容易出现抛撒滴漏等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泥浆堆放时会污染环境和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时堆放不当还会形成地质灾害。为此,课题组开展了隧道盾构泥浆泥水分离技术试验研究,首先研制了真空-电渗联合排水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对经过沉淀初步处理的泥浆分别进行真空负压、电渗及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法优于真空和电渗单一方法,真空-电渗联合方法既可以排出泥浆中的自由水,也可以排出渗透结合水,处理后的泥浆含水率大大降低,接近塑限,泥浆被有效硬化,通过试验优化了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工艺,给出泥水分离步骤,即首先进行沉淀初步处理、再进行电渗排水、进而进行真空+电渗联合排水。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真空-电渗联合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泥浆水分离问题,利于绿色安全运输,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而且处理后的泥浆可以直接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